最近,对于在北仑的橘农们而言,大伙除了丰收的喜悦之外,还有一个更为开心的消息:以后卖橘子更为方便了。因为北仑城管手绘了多幅“橘子地图”,而橘农只要按照地图上的售卖点来摆摊卖橘,就不用偷偷摸摸的了。而对于游客来说,拿着这些地图,前往买橘子也更容易找到摊位。(11月21日《现代金报》)
“橘子地图”
长期以来,城管与小贩之间,都上演着“猫与老鼠”的游戏,城市是一个集约化的大市场,在农产品销售中举足轻重。不过,城市的有序管理与商贩的自由流动之间,又有着绝对化的矛盾与冲突。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既会损害商贩的根本利益,甚至关系到其生存与发展,而采取放任自流则会让城市的秩序失范,不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
据报道,夏季西瓜集中上市后,街头巷尾常有流动西瓜摊点,这给市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城市秩序造成了影响。先前一些地方的城管部门往往采取围追堵截的方式,结果让“最后一公里”成了瓜农心中之痛,也让有消费需求的市民极为不满。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地方的管理者转变思路,为瓜农进入城区和各街道销售西瓜开辟“绿色通道”。瓜农只需到城管部门领取一张“西瓜地图”的绿色通道便民卡,就可到指定的摊点销售西瓜,结果取得了多赢的效果。
显而易见,“橘子地图”与“西瓜地图”有异曲同工之炒,其至少可以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方便贩卖橘子的橘农,他们可以按照政府规划的地点进行销售,而不必担心越界之后带来的烦恼。二是方便了市民购买,有了地图的指引,他们可以采取按图索骥和就近购买的原则,在地图标注的地方购置。三是方便了管理者自身,当秩序得到了规范后,也就意味着管理的效率得到了提升。
一个小小的举动,便可带来一举三得的效果,足以看出方式转变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当然,无论是“西瓜地图”,还是“橘子地图”,抑或其他“反扒地图”,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公共管理的方式已由粗暴转向于温柔,于管制向服务发生了转变。当管理者不再采取围追堵截而是提供服务,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俯身向下,那么尖锐的冲突才会缓和,发生矛盾的隐患方可得到治理。而这种管理的文明化与服务化,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管理向服务升级之后,才能真正虑及民众需求,从“管理意志”向“服务需求”进行转变。民生福祉的实现,从根本上讲还是“以人为本”,把公众高兴与否、赞成与否、答应与否,作为检验是非得失的关键,作为检验工作取向的标准。也唯有如此,那么民生诉求、公共福祉和个人利益,才会真正得到尊重与保护,观念转变下的手段,才会更加符合公益与民利。当管理实现了向服务的升级,而公众的利益得到保护,诉求得到了尊重,势必产生积极而正面的回馈,获得最大化的支持与维护,管理的效率与效果也以实现最佳化。
所以,即便“橘子地图”并非首创,在大数据与网络化的时代,这种方式甚至还很原始。不过,方式背后的观念转变,才是最令人称道之处,也是最值得鼓励与发扬的地方。因为方式也好,技术也罢,都不过是为想法服务的。当取向实现了转变,方式与手段的跟进就能“水到渠成”。没有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与冲突,更多是虑及彼此的配合,和谐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牢固的支撑。(南方网 堂吉伟德)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