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不少人讲到转型总以为是传统企业的转型。尤其是这几年面对互联网企业的大规模“杀入”,传统企业的转型似乎更显得迫在眉睫。可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其实互联网企业也需要转型。
随着资本市场的变化,涉及互联网领域的投入与前两年相比已经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萎缩,不少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亦面临困境。然而,在诸如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场合中,那些互联网大佬们依然充满激情地描绘着发展蓝图。有人说,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基本释放完了,未来的风口在人工智能或者物联网;有人说,电子商务即将消失,未来出现的是全新的商业。
不过,前途也许是一片光明,但眼下还需看清脚下的路,否则就有可能误入歧途。事实上,“互联网+”带来的是全方位创新,从经营理念到商业模式,再到监管形态。这几年,众多互联网企业杀入金融、医疗、交通、餐饮、零售等行业,有些正在努力站稳脚跟,有的则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它们之中或许有一部分会继续进行大的战略转型,如百度无人车上路。但绝大部分仍需要战术上的转型,即改善商业模式。
从目前互联网企业面临的困境来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方面,大力提高互联网企业的信息披露水平。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往往是开放式平台,其基本职能是信息中介。它们应该也必须对信息的真实性、完备性,至少承担连带责任。过去,舆论常常赞扬互联网企业平台能够实现供求直接交易,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许多平台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使得实际交易或交流质量大大下降,远不如传统的经销商模式。毕竟,传统的经销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商品质量性能的主要信息,并且与供应商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举例来看,在资金借贷市场,商业银行采用的是经销商模式,经营总体稳健;而近年来异军突起的P2P网贷则是平台运营商模式,虽然轻资产、快扩张、多样化,但是经不住信息披露水平差这一劣势,难免让人产生“一丑遮百俊”的印象。
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仅仅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互联网平台的信息披露水平是难以达到社会和用户需要的。所以,一些互联网订餐平台出现食品卫生问题,某种程度上成为常态;网购平台上的假货比率高于实体商店; 平台还可能有意扭曲信息,如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
当前,政府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互联网平台在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正采取越来越有力的监管手段。同时,互联网平台的运营商也需要勇于承担自身责任。要知道,承担更多责任才可能赢得更多权利,有了权利才可能获得利益。反之,如果互联网平台不能充分意识到信息披露对于用户(其实也是对于自身)的重要性,甚至过于急功近利,利用扭曲信息来获利,那么它们被逐出市场的日子就不远了。
另一方面,根据用户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模式。比如,用户结构的变化,使得一些共享平台的社会性质和市场定位都发生了迁移。所谓共享平台是指那些以闲置资源的拥有者为主要供应方的第三方平台,如滴滴专车等。随着这类平台的迅速扩张,供应方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闲置资源拥有者不再是主流的供应方,而换成了全职专车司机、专门用来短租的民居等非闲置资源。
在此情况下,相关共享平台就不能再打着“绿色环保”的旗号占领道德高地了。与之相伴,闲置资源所具有的低回报要求优势也不断流失。现实中,无论是专车平台还是短租平台,其价格优势都在丧失,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共享平台需要调整策略,在差异化竞争方面花大力气。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监管部门对共享平台的规范,基本原则是让其回归到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这种规范在短期内或许会制约“快速发展”,但长期来看有助于维护市场的有序和有效。(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