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为蒋医生的17次回答点赞

2016年11月16日 07:34   来源:钱江晚报   刘雪松

  宜兴老人路强大,这天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碰巧间隙性健忘症发作了。老人刚坐下来就不停地询问,“你是蒋医生吗?”一旁的蒋医生说“是的”。老人对这样的回答似乎不满意,要求按他的套路来回答,“你说你是蒋医生”。于是蒋医生说,“我是蒋医生”。

  这一来一去,蒋医生回答了17次。

  这是一个能让人不说逼疯也会抓狂的场景。然而在这段被旁人抓拍到的2分07秒视频中,蒋医生的心理并没有出现人们所担心、所推导的理所当然的“崩溃”,而是每问必答,耐心到家。

  这段视频被传网络后,所有的网友都为这名叫做蒋益君的“全科医生”点赞。人们不因为与这位老人八竿子打不着而一笑而过,而是以感同身受的受惠之心,在网上表达着对于这位普普通通医生的感激之情。

  可惜对于这样的新闻,热衷于10万+的新媒体平台,基本上是不屑一顾的。无冲突、不刺激,已经成为今天的传播平台选取信息的套路。

  其实对于受众来说,传播平台放大医患之间矛盾的冲突,人群的撕裂程度就越严重;反之,则能起到弥合的效果。

  宜兴健忘症老人遇到的,就是普通善良的医务人员的其中一位。但是旁观者普遍认为,正常的结果应该是去叫保安,而不是无事相安。这种三观颠倒的认知,与这几年不断被传播平台放大的医患冲突分不开。前几天发生在坠井男童家人与120救护车之间的摩擦,就是典型的一例。

  昨天的消息说,坠井男童的父母做了11面锦旗,向当地政府部门、医院以及爱心志愿团队致谢。传说中被殴打的120司机也出面澄清,当时只是“发生了推搡”,“并非网上说的殴打”。由此可见,任何一种偏离事实的信息传播,不论对当事双方,还是对于整个社会关系,都造成了伤害。

  宜兴的蒋医生受人点赞,一方面表明,医务人员中不缺善良、耐心的好人;另一方面表明,整个社会不缺感同身受的温情。在这些不吝啬点赞的声音中,医务人员可以切身感受到,患者与社会其实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并没有太高,有时候只需要在患者人群中多一份耐心、多一句倾听、多一丝体谅,很多一触即发的冲突就完全可以避免。

  非常遗憾的是,这样的新闻,今天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将它顶到信息传播的头条。相反,在坠井男童家人送去锦旗的新闻背后,依然是不信、不依、不饶的网友在追骂。任何一个本应属于正常的结果,都被怀疑有没有“套路”。撕裂的双方,汇成两股相互较劲的“老不信”。而试图调和这对矛盾冲突的声音,早就被选边站队的双方愤怒的叫骂声所淹没。

  当宜兴的蒋医生做了一件太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人们不敢相信导出这样一个剧情结果的时候,那些热衷于矛盾冲突的传播者、刻意搅浑水的造谣者,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做了太多不正常的事情。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