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何以形成?这与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活动绩效、创新的国际化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等因素密不可分,同时也反映出创新人才集聚、创新生态形成以及创新示范对创新能力形成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显示,2015年我国147家国家高新区的劳动生产率为30.3万元/人,是中国全员劳动生产率的3.9倍。作为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家高新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充分体现了高新区强大的创新能力。
集聚了全国30%以上科研人员、41%企业研发经费的国家高新区,其创新能力何以形成?这与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活动绩效、创新的国际化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等因素密不可分,同时也反映出创新人才集聚、创新生态形成以及创新示范对创新能力形成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创新人才集聚来看,在147家国家高新区中,属于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占高新区企业总数和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均在40%以上,客观上对人力资源的受教育程度有着更高的要求。事实上,从高新区的运作情况来看,我国部分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国际一流。2015年以西安、中关村、深圳等为代表的国家高新区的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甚至较美国硅谷地区居住人口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还要高出1个百分点以上。这也反映出人员素质在创新驱动发展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从创新生态形成来看,创新人才的引进成长、生根发芽,需要有合适的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从报告内容看,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能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2015年国家高新区加快建设和培育了一批众创空间,新型创业载体蓬勃有序发展,集“研发、孵化、服务和投资”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组织持续涌现,各类创新服务机构数量持续增长。147家国家高新区共拥有众创空间1074家,其中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为230家,逐渐形成了大众创新创业的规模优势。
从创新示范的角度来看,通过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创新的作用将更为全社会所认知,也将促进全社会对创新的关注和投入。目前,我国国家高新区高技术服务业在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扩大就业方面贡献很大,尤其是对经济效益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2015年147家国家高新区的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约为高技术制造业的两倍,高技术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数增长率和上缴税额增长率分别为高技术制造业的3.2倍和5.2倍,且高技术服务业企业的整体利润率高出高技术制造业3.9个百分点。换个角度看,高新区也因之成为创新的经济体,创新驱动的特征得以在经济的产出、结构、发展模式、贡献等方面全面体现出来。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更加强调质量效益,坚持把改革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重心放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上,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把经济增长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已经并将继续取得明显成效。以此看来,高新区在创新能力上所呈现出来的优势,也将进一步对我国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创新驱动产生示范和推动作用。(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宇庆)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