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内政治生活不应有“陌生感”

2016年11月08日 10:01   来源:解放日报   ■齐卫平

  ■新形势下,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会造成“自毁长城”的严重后果。对此,“新准则”作出了两个极其重要的判断:一是“标志”论,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二是“平台”论,强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

  ■大量新党员虽然具有新时期先进分子的品性,但党性锻炼的机会不多,对党的优良传统缺乏实践体验。他们对党内政治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进行党内政治生活很大程度上存在“陌生感”,再加上时代变动,从而导致传承、接续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

  一段时间以来,党内政治生活存在不正常、不健康的现象,有些党员、干部甚至不知党内政治生活为何物,是非判断模糊。而社会上一些渲染“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去中心化”、“纪律松绑”等错误思想,又进一步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带来冲击。

  实践告诉我们,党的建设中发生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削弱、纪律观念淡薄、组织涣散、作风不正、精神懈怠等问题,都与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不健康有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一个领导干部强不强、威信高不高,也同是否经过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密切相关。”一个政党如果没有严肃的政治生活,就不能成为严密的政治组织;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不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就是对先进性、纯洁性的釜底抽薪。

  新形势下,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会造成“自毁长城”的严重后果。对此,《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作出了两个极其重要的结论性判断:一是“标志”论,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二是“平台”论,强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这两个判断提升了党内政治生活的价值含量,体现了党中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升华。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中央历来重视党内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并通过确立规范和采取措施加以保证。从总体层面看,党内政治生活的主流是向上的,正能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为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提供了基本保证。

  然而,现实中党内政治生活暴露的问题也十分明显。第一,商品买卖、利益交换原则被搬用到党内生活中来,买官卖官、贪污受贿、腐败滋生。第二,“圈子文化”破坏党内生活,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形成利益集团。第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影响党内生活,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任性而为。第四,腐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腐蚀党内生活,沉湎于奢靡的享乐。第五,好人主义、不说真话的风气影响党内生活,“凡事充当和事老,你好我好大家好”,对错误倾向和行为不抵制,在重大政治问题和政治原则上不亮剑。第六,独断专行妨碍党内生活,搞“一言堂”、压制党内民主。

  这些表现虽然程度不同,却造成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形式化、随意化、平淡化、娱乐化、庸俗化,有的甚至肆意挑战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践踏党纪“红线”和国法“底线”。

  党内政治生活出现的这些问题,除了体制机制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值得注意,即党员队伍新陈代谢与党的传统发扬光大的衔接问题。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党员人数达8875.8万。其中,新中国成立之前入党的占比0.38%,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入党的占比21.44%,改革开放后入党的占比78.16%。这个数据表明,从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起点算起,新党员已占全部党员的2/3强。这一结构性变化,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需要认真对待的新情况。

  不断吸纳新鲜血液是党的生命力旺盛的体现,也是事业发展的需要。然而,大量新党员出生、成长于既不同于革命战争年代也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环境中,虽然具有新时期先进分子的品性,但党性锻炼的机会不多,对党的优良传统缺乏实践体验。他们对党内政治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进行党内政治生活很大程度上存在“陌生感”,再加上时代变动,从而导致传承、接续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

  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严格执行“新准则”,认真补上、补实、补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一课。

  第一,使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全党的大课堂,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全体党员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每个党员、干部的事,大家都要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和制度的现象作斗争”。作为全党的重大任务,每个党员、干部应树立积极参与意识,结合党章认真学习“新准则”这部教材,在党内政治生活的大课堂上加强党性锻炼。

  第二,把加强党内监督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两个条例,将全面从严治党的焦点集中在党内监督和党内政治生活上。这两个主题密切相连,目的在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新形势下,我们需要切换主题,从更高层面上巩固取得的成果,加强党内监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第三,抓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点和关键,发挥“少数关键”让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和健康起来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党内政治生活正常不正常,首先看“关键少数”的头带得好不好;党内政治生活健康不健康,关键看领导干部的身树得正不正。“少数关键”的勇于担当,首先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责任担当起来;各级领导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关键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自己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党性锻炼,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层层传导,使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常态。

  第四,健全和创新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以制度和规范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功能。“新准则”是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的重器,对保证发挥党内政治生活功能具有强大威力。通过制度建设和举措细化、方式创新,使党员、干部对党内政治生活不再陌生,从生疏变得娴熟起来,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举措的内在要求。

  第五,充分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从延安整风运动起,批评和自我批评就运用于党内政治生活,成为解决党内矛盾和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武器用得怎么样。用好、用够、用灵这个武器,就应使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