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湘西的大山里,张材红家过去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他外出打工多年,生活却始终未见好转,直到茶叶专业合作社开到村子里。靠着一手种茶的好技术,如今他家不仅脱了贫,还成了合作社里的业务骨干。张材红家种植12亩黄金茶,一年下来收入可达13万元左右。女儿现在能够读上大学,靠的就是这份收入来交付学费。
现实和想象不同。许多贫困人口,即便是身体残疾或者是目不识丁,却仍然有劳动的意愿。一位从事就业扶贫工作多年的基层干部说,大家可能认为贫困人口看起来是没能力劳动也不愿意劳动,其实不然,很多是不知道有什么岗位或自己适合什么岗位。所以,促进就业是帮助贫困劳动力适应社会,懂得劳动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精准就业扶贫,是要让劳动者能够获得自食其力的能力和机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这样的扶贫才能让整个家庭焕发生命力,让扶贫具备造血功能。
有人认为,就业扶贫就是介绍工作,可在就业扶贫前面加上“精准”二字,就要考验帮扶者的细心了。对劳动力输出地来讲,当地有多少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是什么、就业岗位什么类型,要梳理清楚每一名外出劳动力的就业家底,这是一项庞大的基础工程。对输入地来说,如何精准帮扶也是一门学问。深圳市人社干部黄向英在听到企业基层人员抱怨“贫困劳动力不好‘伺候’,找到工作不愿意去,去了没几天就走了”后,几经调查,从花垣县一位中年劳动力的求职经历找到了原因——技能不适合,岗位对不上,当然留不住。为了给这位求职者找到适合的岗位,黄向英一连跑了好几家企业,终于找到双方匹配的工作。
通过对深圳市和花垣县劳务协作的调查,记者看到,在输入地,有黄向英这样的为劳动力贴心找匹配工作的基层干部;在输出地,有清清楚楚的每一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实名制台账,还有返乡创业、就近就地就业的条件和政策,何愁贫困劳动力不能用劳动创造自己的新生活呢!(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白 丁)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