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稳定就业”这场“硬仗”

2016年07月06日 15:10   来源:东方网   倪洋军

  就业是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有了就业,居民才有收入,民生才会逐步改善,社会才能安定。近年来,在经济增速放缓形势下,我国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失业人数有所上升,潜在的风险不可低估。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既要打好经济发展这场硬仗,也要打好稳定就业这场硬仗,从而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稳定就业是硬道理。发展是硬道理,就业就是发展,没有人的稳定就业,就没有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好稳定就业工作是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必须牢记在心的硬道理。就业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社会的“稳定器”和政治的“风向标”。世界各国政党及其政府都把就业放在突出位置。西方的政治家都在喊要增加就业,并以此作为竞选拉票的重要筹码。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更加重视就业,做好就业工作。各级各地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保持新增就业基本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摸清当地就业与失业人数的底数,在观念、政策、招商、培训等方面综合施策,不断扩大就业、推动就业转型,实现就业率、就业质量“双提高”,让“好就业、就业好”成为新常态。

  稳定就业是硬任务。稳增长,主要就是为了保就业。就业是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不仅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职责,也是各个部门的共同责任。大家要从大局出发,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主动作为,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制定政策、发展产业、投资工程的重要导向,确保就业大局稳定。要稳定就业的底线,突出大学生和农民工这两个重点就业人群,减少失业率,同时推动以传统产业就业为主向服务业就业为主转型,推动以就业为主向就业与创业相结合转型,推动以体力型劳动就业为主向智力和技能型劳动就业为主转型,落实好积极的就业政策,在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同时,不断完善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体系,激发就业潜力与活力,要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兜住底线,解决居民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要突出问题导向,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解决“招工难,就业难”结构性矛盾问题。

  稳定就业是硬作风。作风和作为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风是作为的前提和基础,什么样的作风决定什么样的作为;作为是作风的体现,只有具备硬作风,才能有真作为。坚决打赢稳定就业这场硬仗,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党政官员必须锤炼过硬作风,并用硬作风去啃深化改革、稳定就业、服务发展的硬骨头。要始终将稳定就业摆在重要位置、突出位置,统筹兼顾、合力推进,要营造就业文明的浓厚氛围,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将做好就业工作作为绩效考核、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不仅要有“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和豪情;还要有“戴着乌纱想事、拎着乌纱干活”的作风和态度;更要有“持续努力,久久为功”的韧劲和拼劲。要崇尚实干、拒绝空谈,积极想办法、出实招,把各项就业基础工作做好、做扎实,把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到实处,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就业是民生之本,丝毫不能动摇。本固则邦宁。打好“稳定就业”这场“硬仗”,也就抓住了改善民生的基础,启动了改革的发动机,夯实了执政根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就有了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反之,居民前程有忧、就业无望,成天游荡在街头,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稳定就业这场硬仗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是落在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及其党政官员肩上的神圣职责,推卸不能。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