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广州人1个是义工”,我骄傲!

2016年10月31日 08:23   来源:广州日报   张 涨

  全国首批创建“志愿服务模范城”的8个试点城市出炉,广州位列其中。目前,广州市义工总人数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达12%即平均9个人里便有一个义工,志愿服务队伍的量和质均居全国前列。

  可能有人不知道,广州是中国内地志愿服务的发源地:早在1987年,广州市开通了全国第一条志愿者服务热线电话——中学生心声热线。一部电话、两台分机,第一批上任的8名咨询员成了全国首批志愿者,连上海、北京、湖南等地学生也打电话来咨询。20年过去了,广州在全国首批“志愿服务模范城”中榜上有名。据统计,目前广州有志愿服务队伍16000多支,超过2000家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服务。全市注册志愿者总数约134万人,社区义工65万多人。

  在广州,志愿服务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花样繁多的志愿服务项目,在广州随处可见:十字路口,志愿者们不畏烈日帮助维持交通秩序;重阳登山,志愿者们为有需要的老人扶一把;在大型活动现场,志愿者宣传环保理念,还鼓励观众一起带走现场垃圾;在居民小区里,免费维修家电、幼儿托管等贴心服务,更是每天上演。而针对残障人士、独居老人、贫困学子、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广州更是提供了“菜单式”的志愿服务,“邻里守望”“关爱空巢老人”“冬日暖阳”“春运直通车,温情在广州”、“一起过大年,幸福在广州”等主题活动已成社会熟知的公益品牌,温暖和帮助了数百万人。

  在广州,志愿服务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人人争做志愿者,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尚。广州不乏全国知名的资深志愿者,其中不少已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工作站,比如“赵广军生命热线工作室”“徐克成关爱健康工作室”“尚丙辉关爱外来人员工作室”等,起到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

  然而,真正让广州成为一座“志愿之城”的,还是千千万万、默默奉献的普通志愿者们。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年龄参差不齐,工作千差万别,但志愿服务是他们共同的追求。比如长期服务城中村的“棠东新家园”社区志愿服务队,其成员有搬家工人、建筑工人、家庭主妇、退伍军人、退休干部等,还得到了中山大学社会工作领域的学者和学生支持。在笔者身边,也有不少“老志愿者”。平时不显山露水,到周末了,别人在吃大餐、看电影,他却在老人院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多年如一日;还有的朋友,特地把每年宝贵的年假都留下来,召集同伴、带足设施,到山区去从事志愿服务……他们从来不会把“我为人人”挂在嘴上,却用最朴实的行动来践行这一理念。

  要让“志愿之城”的发展进一步提速,一方面要加强志愿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有资深志愿者认为,广州的志愿服务事业已经率先走到了转型期,需要更多专业人才用专业技能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眼下,不仅医生、律师、教师等专业人士越来越多地进入志愿者队伍中,自2010年以来广州还举办专业志愿服务培训班56000多场次,涵盖扶贫济困、应急救助、安全生产等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则要完善支持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不妨在各个方面给予志愿者适当的激励与回馈。如今,志愿服务时间已经可以累积转化为入户积分,就是一大制度创新。未来,在就业、培训、信用等级、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可以给予志愿者更多优待和褒奖。

  广州是内地志愿服务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志愿服务体系发育最为成熟的城市之一。“9个广州人,1个是义工”,这是广州的骄傲,更是文明社会的最好注解。(广州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