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车窗抛物,父亲的行为何以值得点赞

2016年10月28日 09:32   来源:东方网   堂吉伟德

  10月25日早高峰,上海松江的黄先生在送儿子上学途中,把儿子扔向车外的酸奶罐拾起放回车内并批评了儿子的不文明行为,引发网友转发热议。视频来源市民的行车记录仪(00:25)儿子在上学路上把酸奶罐随手扔出车外,上海市民黄先生先批评了儿子,然后下车捡起酸奶罐放回车内。这一幕被后面车辆的行车记录仪拍下。(10月27日《澎湃新闻网》)

  车窗抛物不仅是种不文明行为,而且也是一种违法行径。儿子作为未成年人,实施了车窗抛物的行为,作为监护者、教育者的父亲,具有教育和纠正的天然责任,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并把扔出车外的垃圾捡回来,按理说属于正常行为,不值得拔高式表扬。不过,当事人认为不值一提的“举手之劳”,依然得到了警方微信公众号视频推送的待遇,获得了网友纷纷点赞。用意与反差,确实值得深思。

  在车上喝完的矿泉水瓶,吸完的烟头,用过的纸巾,摇下车窗随便一扔——这些典型的“车窗抛物”,不仅把大街和公路当成了垃圾桶,也已成为威胁道路安全的“杀手”。在媒体的报道中,环卫工人因为捡拾车主扔在路上的垃圾,而被撞伤残和致死的案例时有发生,或者因为车窗抛物引发的交通案件,也不在少数。虽然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有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向道路上抛撒物品,乘车人不得向车外抛撒物品,违者驾驶员和乘车人将分别处以50元和20元罚款,如果因抛撒物件造成其他交通事故的,将承担相应事故责任。不过,由于取证不易,对车窗抛物的实际处罚很难做到“发现一例处理一例”。因而,从文明的角色出发,让每个都能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恪守不向窗外抛物的底线,就显得尤为关键而重要。

  也是基于车窗抛物现象的严重性,以及恪守文明底线的重要性,使得“不抛物”的个人自律,反倒具有了示范意义。难得的是,这个父亲对孩子向车外抛扔垃圾的行为,没有只停留在“口头教育”一番,而无视抛撒垃圾既定事实,而是立即通过捡回垃圾,以消除安全隐患和控制风险,这样的举动就颇为难得。更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在教育的方式和效果上,身教重于言传。以实际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才是最好的教育。如此既可以时时鞭策和激励自己,也能引发孩子的反思与效仿。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来源于成人世界的示范与影响。未成年人车窗抛物的偶然背后,其实是教育不彰的必然。无论孩子的行为效仿于何人,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都足以说明其已养成了不良的习惯,需要及时得到纠正并让其有所警醒。时下,成人的功利、浮躁、不文明等行为,已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形成了影响,并一度出现了“逆向教育”案例。比如有的父母牵着孩子过马路时闯红灯,结果孩子哭着不干,由此形成了反向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只是实施教育的一方,也面临着被教育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教育,使之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下一代成长当中非常迫切的问题。当前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之中,对被教育者的要求过多,而对教育却放松了要求,使得教育者自身缺乏示范性,无以扮演好为师者的基本角色,从而才导致了教育的失败。孩子车窗抛物,父亲的行为之所以值得点赞,就在于其不仅恪守了知错即改的文明底线,更在于践行着言传身教的教育原理。以身作则和榜样示范,既是一种文明要求,更是一种教育原则。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