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产假切莫成了权益“陪衬”

2016年10月14日 10:21   来源:东方网   斯涵涵

  随着广东省出台新版计生条例,目前全国至少已有29个省份在当地新版计生条例中明确了陪产假的期限。其中,最短的陪产假有7天,最长的则有1个月之久。中新网记者调查发现,多数人能享受到足额的陪产假,但也有一部分人的陪产假遭遇了被“缩水”,甚至有人面临有假难休的尴尬。(10月13日南京晨报)

  陪产假,这个前几年还比较生涩的假期已几经沉浮,现在29个省份在当地新版计生条例中明确了陪产假的期限,标志着劳动者的假期保障更进一步。

  陪产假的好处显而易见:女性休产假期间,身体虚弱,情绪波动,丈夫的照顾可以大大舒缓产妇的身心压力,有利于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尤其在二孩政策全面放开的背景下,女性或将面临更大的生育压力、更高的就业门槛,陪产假可以帮助年轻父母有能力有时间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生育及教养中来,也将会消除就业中的歧视妇女现象,有利于就业平等,也有利于和睦家庭关系,保持社会稳定。

  然而,这个本该引起一片欢呼的却引起不少疑虑:我国劳资地位不平等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单位尤其是私企往往让假期缩水,在正常法定休假权益没有得到全面保障的条件下,陪产假会不会成为国企、机关事业单位的专属福利,而沦为非公人员的画饼?会不会提高企业成本,导致难以落实?陪产假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怎么算?诸多问题暴露出陪产假的现实窘境。

  揆诸国际,许多西方国家都早已实行陪产假。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全世界共有七十个国家为父亲提供带薪陪产假期,我国渐次实行陪产假也是在向现代法治文明靠拢。

  当然,也毋须讳言,“抚养假”或将加大企业的用工成本,要牵扯到个人、单位乃至政府部门的利益均衡问题,职能部门在逐步推行的过程中,要适当加大政府投入,减轻因此增加的企业负担,做好反馈,听取各方建议,全面建立、完善相关政策,力争在家庭权益、劳动权益、用工权益中找到最大平衡点,夯实“陪产假”的现实基础

  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意识到,“陪产假”可能给企业带来些许“损失”,但企业贯彻法规的执行态度以及释放出的人文关怀,都将激发职工的工作潜能,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其社会效应不可低估。

  法律既有强制作用、规范作用,也有指引作用。回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历史,不难发现,劳动法规的逐步完善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落实员工休假权益,推进相关法规的完善与落实,提升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让陪产假从文件上落实到实际生活中,陪产假具备积极的样本意义。我们要谨防陪产假成为权益“陪衬”甚至是纸上福利,要把现代经济社会的各种压力,转化为促进全面均衡发展的动力,这笔大帐不能仅用经济、利益的目光来衡量,还需要政策兜底,更需要各方同心协力,寻找最大公约数。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