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习近平出访柬孟出席果阿峰会闪烁合作共赢大亮点

2016年10月12日 09:37   来源:中国网   薛宝生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10月11日,《人民日报》作出报道说,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0月10日宣布:应柬埔寨王国国王西哈莫尼、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总统哈米德、印度共和国总理莫迪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0月13日至17日对柬埔寨、孟加拉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印度果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

  习近平主席为期5天的出访和出席果阿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备受世界关注。关于习近平主席对柬埔寨、孟加拉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消息一传出,中国和柬埔寨、孟加拉国三方,就热议不断。10月13日—15日,这三天,习近平主席将分别对柬埔寨、孟加拉国进行国事访问。柬、孟两国人民对习近平主席的到访,表现出饱满的欢迎诚意和期待热情,凸显中柬、中孟关系的友好热度。

  我们知道,中柬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谊可谓源远流长。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和重要合作伙伴,中国愿同柬方紧密配合,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充实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而习近平主席此次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彰显出传统友谊在升华,两国合作发展在加强。

  习近平主席此访的重要背景在于,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主要领导人首次访问柬埔寨。这对于巩固中柬两国、两国人民传统友好,进一步深化双方全面战略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将会见西哈莫尼国王、看望莫尼列太后,还将同洪森首相举行会谈,并共同出席双边合作文件签字仪式,推动中柬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新成果。此访,带去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也带去了中柬合作发展的新希望、新活力、新方案。

  孟加拉国和中国互为传统友好近邻,双方建交41年来,中孟两国政府和人民保持友好合作发展,其关系健康稳定。习近平主席即将到访该国,深刻表明中方愿同孟方一道,推进两国“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使中孟关系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特别值得关注。比如:习近平主席将会见哈米德总统、乔杜里议长等孟方领导人,同哈西娜总理举行会谈,并共同出席双边合作文件签字仪式。双方将从战略高度规划两国关系,确定两国未来重点合作方向,将中孟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可见,中孟关系在升级。

  据介绍,习近平主席在结束对柬埔寨、孟加拉国国事访问后,将于10月15日至16日,应东道主印度总理莫迪的邀请出席在印度果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此次峰会以“打造有效、包容、共同的解决方案”为主题,举行小范围会议、小范围工作午餐和大范围会议,就金砖国家合作及其他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看法,有关共识将体现在此次会晤的成果文件《果阿宣言》当中。其释放出来的合作发展正能量,将会深重地影响全球。

  这是继今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杭州非正式会晤后,五国领导人再次聚首,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引领、推动作用。比如:此次峰会将同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成员国领导人举行对话会,同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代表对话。峰会举行期间,习近平主席还将会见有关国家领导人,这为纪念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立10周年添加了中国元素,唱响“打造有效、包容、共同的解决方案”主题,中国领导人将会进一步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9月4日至5日,在杭州举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即:G20杭州峰会期间,金砖国家领导人相聚魅力十足、景色诱人的杭州西子湖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创新增长方式、共同完善全球治理、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共同促进国际发展合作等四项建议,一直在影响着金砖国家,齐心协力、健步大步走向合作发展、互助互利宽广大道。

  这见证了中国始终是金砖合作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参与者、大力推动者。而此次与“金砖”同事再度聚首,习近平主席还将进一步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增添中国信心,提供中国方案,为推动发展中国家合作注入中国动力。习近平主席出访柬埔寨、孟加拉国,出席果阿金砖领导人峰会,无疑闪烁出合作共赢大亮点。这对有人唱衰金砖国家,也无疑是当头一棒。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