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将至,出游高峰又来。日前,《北京市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印发,规定在京不文明游客将被列入黑名单,今后这些不受待见的游客们不论参观景区、入住酒店还是参团旅游都将受限。
近年来,旅游乱象已经成了热门话题榜上的常客。媒体公开曝光,网友纷纷谴责,可是很多奇葩行为依然故我。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随意插队、乱穿马路等,仍屡见不鲜;而随着不文明行为“移步”到海外,“人过留名”、喷泉泡脚、飞机闹事等也花样翻新……对广州而言,一张张“广州式排队”的照片惊艳全国,不摘不踩只拍照的“广式赏花”也让人啧啧称叹——文明有礼已成为广州的亮丽名片,不过个别旅游不文明现象也仍有待改观。
怎么限制“奇葩游客”?“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旅游不文明除了道德素质、规则意识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破窗效应”所致:因为第一个向“破窗”投石块的人未受处罚,就会有更多人效仿。因此,除了道德层面的谴责、对素质的呼吁,加强监管和惩戒同样不可或缺。
一方面,惩戒不妨处处“设限”。仔细想想游人的种种奇葩举动,有的只是不经意而为之,有的则是明知故犯,气焰嚣张甚至几近猖狂——反正“任性成本”不高,很多人也就不当回事。因此相关惩戒要更“可怕”,更有震慑力,让人不敢任性胡来。比如除了景区、酒店、参团、乘坐航班等限制,不妨将不文明记录与出行有关的各个关口实现联动,提高违规成本,一入“黑名单”就寸步难行。比如在出境游方面,韩国《护照法》规定,在国外旅行中违反当地法律而损害韩国形象,政府将拒绝对其发放护照,最高期限可达3年!
另一方面,惩戒也要时时发威。设计规则容易,有效执行很难。在现实生活中,不文明行为常常“转瞬即逝”,被发现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黑名单”之下也有大片的漏网之鱼,使得很多人继续我行我素。因此,不妨配合监控录像、“随手拍”举报等设置配套的监督手段,让惩戒措施不止可怕,还能时时发威,真正带来痛感。此外,关于入住酒店、参加旅行团等方面的限制,这无疑与经营主体的利益相悖,怎么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是一个问题。
花好如许,踏之何忍?登临胜迹,损之何益?国庆出游又是一场大考,期待更多人在各自的旅途中自觉自律,可别“自嗨”过度,败了别人的兴,也成了旁人眼中的奇葩“风景”。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