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计划为农村学子打开一扇门

2016年09月05日 10:32   来源:广州日报   练洪洋

  用好政策工具,巧解平衡难题,保障农村学子获得更多、更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既满足个人需要,亦增进国家利益。

  9月3日,北京大学迎来4380名来自全国各地及数十个国家的本科新生。其中,农村学生共700余名,为近年最多。今年该校首次研发了“北大资助”手机APP,新生可自主完成包括申请奖助学金、填写家庭经济情况在内的所有流程,省时省力。

  曾几何时,“知识改变命运”是多少农村学子寒窗苦读、挑灯夜战的不竭动力;“梅花香自苦寒来”又是多少农村学子耳熟能详、深信不疑的人生箴言。事实如是,恢复高考之后,一代又一代的农村学子考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找了理想工作,实现人生梦想,“鲤鱼跳龙门”印证了“知识改变命运”。若以个人效用论,高等教育无疑是主要有效的工具,高考也因此成为农村学子改变命运的重要路径。近年来,随着外部条件变化,农村学子考入重点高校的机会也在变化,引发社会关注。

  “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教育资源分配尤为如此,个人努力能否得到相应回报是评判分配合理性的重要维度。为了给来自贫困地区和农村的孩子提供更多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机会,北大今年进一步加大执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和“筑梦计划”的力度,在“博雅计划”、自主招生以及高考录取中对农村地区考生进行政策倾斜。政策效用便是农村学子“为近年最多”。倘若没有“筑梦计划”等惠农政策,一些从中受益的农村学子也许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机会上北大。

  可喜的是,随着教育部扩大实施国家专项计划——2016年安排招生计划6万名,比2015年增加了1万名,除北大、清华之外,越来越多的重点高校也积极参与进来,共同为农村学子“筑梦”。如广东地区参加计划的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继续拿出不低于2%的招生计划助力优秀农村学子“筑梦”重点高校,审核或面试通过考生最低降至一本线即可入读。每一位受惠入读重点高校的农村学子,都站上了更高的发展平台,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用好政策工具,巧解平衡难题,保障农村学子获得更多、更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既满足个人需要,亦增进国家利益。任何社会高速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问题,譬如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教育公共政策向某一群体适度倾斜,可视为一种纠偏努力,旨在让这一群体获得一定的补偿,补足他们应得的教育权利与发展机遇,让他们的付出得到合理回报。国家利益层面,只有构建起合理的流动渠道,国家才能持久发展、长治久安。可以说,有了政策保驾护航,农村学子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上升空间,可谓利国利民。好事要办实,实事要办好,参与的高校在制定、执行“筑梦计划”时,须评估其中的“风险点”,抓住防范的“关键点”,尽可能将潜在风险降至最低,保证政策执行不走样,发挥善政的最大效能。

  对受惠的农村学子而言,“筑梦计划”不过是一项政策红利,一种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要把政策红利转变为实实在在的个人资本,还要有合乎理性的认知与做出可行的应对。那种认为考上重点高校就高枕无忧、混日子过的想法,非常不切实际。就算拥有重点高校文凭,假如缺乏真才实学,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里也未必有多大优势。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并将机会化为优势,才对得起教育部门力推的“筑梦计划”。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