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成效渐显 农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6年08月19日 07:4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3位专家学者谈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热点话题——

  供给侧改革成效渐显 农业结构持续优化

  农产品供需失衡、竞争力低下是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高水平供需平衡,是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在2016年二季度农经产业景气指数发布之际,《经济日报》邀请3位权威农业问题专家围绕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嘉宾: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宋洪远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黄汉权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秦 富

  农业经济的“稳”“进”“忧”

  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业经济形势如何?近期的洪涝灾害会不会对农业造成实质性损害?国家推行的规模化经营、休耕轮作等措施对农业发展会有哪些积极作用?

  宋洪远:今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洪涝灾害,对全年的农业生产会带来不小的压力,但也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首先,洪涝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往往只是局部的、短暂的。其次,我国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已经有了明显提高,旱涝保收的农田面积已达到相当规模。第三,全面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保证了在大灾之年也能夺取粮食丰收。

  但是,我国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农业物质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农业资源环境的负荷比较重;农村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亟待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国家应持续加大农业投资力度,为农业发展“补短板”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因为只有增加农业投资,才能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持续提高农业综合能力;才能加强农村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才能帮助农民提高科技和文化素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黄汉权:今年二季度,在宏观经济总体平稳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运行基本稳定,可以用“稳、进、忧”三个字描述。

  “稳”主要体现在农业经济和农业生产上。一是农业经济稳,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2096.7亿元,同比增长3.1%,比一季度微升0.2个百分点,呈温和回升走势。二是农业生产稳,夏粮再次获得丰收。

  “进”主要表现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预计今年玉米种植面积减少3000多万亩。农业补短板力度加大,国家财政投资继续向“三农”倾斜。农牧结合型循环农业、农旅结合型观光农业以及“互联网+农业”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提升了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重点领域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农村“三块地”(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改革试点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办法出台等。

  “忧”主要体现在:一是6月底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洪涝灾害和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农作物受灾严重,对下半年农业生产带来压力;二是6月份以来多数大宗农产品价格走弱,对农民增收造成较大影响,亟待培育新的增长点;三是粮食“去库存”任务艰巨,仓容严重不足进一步凸显,农民卖粮难风险加大。

  秦富:今年夏粮丰收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可观察到的各项数据及景气指数来看,二季度农业生产发展平稳,农产品市场供求总体平衡,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村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当前我国推行的规模化经营、休耕轮作等措施,对农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农业的休养生息,实践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总体战略。

  密切关注农产品价格走势

  二季度农经产业景气指数显示,上半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涨幅持续上升,导致农产品价格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又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宋洪远:上半年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7.7%,主要是生猪、水产品和蔬菜价格上涨带动的结果。今年3月份以来,由于生猪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一路上涨。前几年由于生猪市场持续低迷,养殖户亏损严重,大幅调减产能。同时,南方和沿海发达地区扩大了禁养区的范围,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生猪产能调减的进度。这导致生猪供应缺口大。

  水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上半年我国局部地区出现异常气候,寒潮、洪涝、台风等养殖灾情较重,养殖户应对能力不足,影响了水产品的产量;二是水产养殖结构不断调整,品质高、定位准的名优水产养殖品种价格涨幅较大,拉高了整体价格水平。

  蔬菜价格上涨主要是受气候因素和供应偏少的影响。三大主粮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消费需求低迷,供应压力较大,国内增产,进口增加。

  农产品价格的涨跌会直接影响农民务农收入。去年粮价下跌让农民至少损失了1000亿元的收入。今年上半年,猪肉、蔬菜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较大,而粮食价格下跌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减收。

  黄汉权:上半年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成本推高,农业用工成本、土地租金、农业生产服务价格等费用的较快上涨、份额提高,通过产业链传导拉升了农产品价格。另一方面源自我国的货币政策,研究表明我国农产品价格增长走势与M1增速走势高度正相关,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生产供给弹性小,对流动性过剩反应较为敏感,目前国内充裕的资本流动性必然会传导到农产品价格上。

  总的来看,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提高其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持续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以消费扩容升级助推“去产能”和“去库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腾出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有利于缓解PPI持续53个月负增长的价格下行压力,避免经济陷入全面通缩。

  秦富:导致农产品价格涨跌的原因很复杂,供求关系是决定农产品波动的主要原因,供不应求时必然导致价格上涨。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还应该考虑国际市场的供求因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今年以来,除植物油外,所有种类的食品价格指数均连续5个月出现上涨。这也是我国农产品价格上半年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产品价格涨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农业支持政策特别是价格支持政策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至关重要,从国家层面来看,由于政府对农产品直接进行价格干预和补贴的“黄箱政策”的直接有效性,无论是早先欧共体共同实施的农业政策,还是日韩的大米价格支持都曾经导致粮食供给过剩,我国也有数次过剩与不足的大起大落的历史实践。我国应强化保留“黄箱政策”,充分的发挥运用政策手段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直接功效。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进口下降,是否意味着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内农产品竞争优势何在?

  宋洪远:今年以来,世界农产品供求格局基本稳定,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产品进口下降,主要是因为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下跌。今年玉米临储政策调整后,国内玉米价格显著下降,国内外玉米价差快速缩小,导致玉米替代品进口大幅减少。国内外价差大,企业具有较强的进口动力,导致三大主粮进口较多。农产品出口增加的品种,主要还是水果、蔬菜和水产品等我国传统的优势农产品。国内水果价格今年以来明显下降,价格优势凸显,企业出口动力增强。

  要想提高我国的农产品价格竞争力,就需要加快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国内外价格关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降低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要素使用效率。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引导,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黄汉权: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增加、进口下降,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了,二季度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水海产品和蔬菜等行业,这些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传统优势产业,其出口增长主要受国内价格阶段性回落和国际价格上涨的双重影响。而我国粮食目前处于供大于求阶段,受4月份以来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影响,国内粮食尤其是玉米市场价格回落,国内外差价缩小,谷物及其制品进口较大幅度下降。

  秦富:进出口变化在很多时候并不等同于国际竞争力变化,更多是利益驱动使然。当前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总体是比较低的。

  一方面,土地经营规模决定了农业的基础竞争力。我国农户平均经营规模只有0.6公顷,相当于韩国和日本的三分之一、欧盟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四百分之一,竞争力非常低。

  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支撑作用。尽管2015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提高到56%,但与70%至80%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主要由出口国生产成本决定,我国农产品成本在与日韩趋于接近的同时,必然与美加澳等主要出口国的差距不断拉大,这也意味着竞争力的进一步削弱。客观地讲,我国主要大宗农产品在成本、价格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缺乏竞争优势,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是,随着近年我国农业劳动成本的不断上涨,这种相对优势也在不断地减弱。

  综合施策提升种植效益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来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绿色农业?

  宋洪远: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始终是关键。首先,要加快推进农户承包地的“三权分置”,扎实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土地流转的交易信息网络体系,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要鼓励规模经营业主与农户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保护流转双方合法权益。

  其次,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

  第三,要制定和落实扶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通过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的力度、强化信贷扶持政策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等措施,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黄汉权:今年以来,我国进一步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使不同农产品比价关系恢复到合理水平,并以价格指挥棒为引领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

  秦富: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是当前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取向。

  国家应该加大补贴力度或扩展补贴内容,发展绿色农业。首先,要充分发挥现有农业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中,将8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用于耕地地力保护。

  其次,要强化政府的补偿责任。一方面确保绿色发展,必须实行土地用途管理,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划定为农业用地不得随意更改。政府必须对农民发展权受限给予充分的补偿。另一方面,亟待探索通过生态补偿的方式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通过轮作休耕让土地休养生息。

  第三,强调绿色发展更要有保障自我粮食安全的战略意识。鉴于粮食的基础性、战略性、准公共性等特征,并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国际上任何负责任的大国都不会把自己的粮食安全命脉寄希望于不确定的国际市场上。因此,在强调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更要有保障自我粮食安全的战略意识。

  此外,绿色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和科技的双支撑,亟需各级政府持续稳定大力支持,要有从根本上提高生产率的战略手段。同时,迫切需要制定并出台绿色发展的考核体系,切实保障绿色发展的全面实现。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