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业供给侧改革路在何方

2016年08月12日 10:14   来源:文汇报   孙雷

  核心观点

  上海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真正使农业成为大有奔头的朝阳产业。重点要在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和补短板上下功夫,结合都市农业的特点,着力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服务农业、智慧农业以及培育新型的职业农民

  日前,上海市政府官网发布了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上海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结合都市农业的特点,既要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又要为城市生态提供服务;既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补齐“短板”,又要以目标为引领,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既要优化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要增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核心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真正使农业成为大有奔头的朝阳产业。

  那么,上海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在何方?笔者以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上海要重点在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和补短板上下功夫。

  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

  调整与优化农业结构,着力发展绿色农业。调结构,就是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合理开发各类农业资源,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生产,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坚持生态立农,调整种植结构和茬口安排,推进麦子、绿肥、深耕晒垡“三三制”模式,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优化秋粮结构,扩大市民喜爱的优质早熟和中熟水稻种植面积,不片面追求产量,提高稻米质量和改善口感,增加种粮收益。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新品种,着力发展以优质瓜果为重点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增强地产农产品竞争力。积极推进水旱轮作,粮菜轮茬耕作方式,改良土壤生态环境。积极推广以种养结合、林下经济为代表的生态种养模式,努力做到生产的农产品是绿色的,生产的过程是绿色的。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着力发展品牌农业。提品质,就是着力提升农

  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要坚持提质富农,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三品一标”和产地认证管理,鼓励农产品商标注册,开展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以区为基本主体,培育做强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名牌农产品。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工作,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信息平台,建立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新机制,确保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质优良。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发展服务农业。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储存、销售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发展,培养壮大农业“四新”经济。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延伸农业产业链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物流配送企业,家庭农场 (专业农民) +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多种产业联合体,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生产租赁业务、农产品个性化定制

  服务、农业会展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农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镇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集聚区,充分发挥农业接二连三的增收乘数效应。

  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着力发展智慧农业。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实现节本增效,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要切实改变农业粗放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大力推广节水、节地、节种、节肥、节药等生产技术,实行化肥农药减量化和水肥一体化,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坚持科创兴农,聚焦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战略性项目和工程,加快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转化和应用,打造孙桥现代农业、崇明生态农业和市农科院都市现代农业科创新平台,营造农业科创和推广的

  良好环境,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上的应用,依靠智慧农业,降低农业生产相对成本,增强农业组织的市场竞争力。要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支持种源基地建设,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创新发展。

  补齐农业发展“短板”,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补短板,既要补农业基本建设之短,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又要补农业生态环境之短,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实施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人是生产力发展中最重要因素。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切实解决农民老龄化、兼业化、弱质化的突出问题。要采取引导、鼓励、支持政策,吸引“农二代”投身农业,鼓励有志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各类人才服务农业,特别要支持年轻人才运用现代科技知识创新创业,让更多的城市要素流向农业农村。要切实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探索解决休闲农业发展中建设用地供应和使用问题,推进休闲农业提档升级,吸引社会资本投向休闲农业。要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特别是要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粮食烘干和农机库房的用地需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不断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作者为上海市委农办主任)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