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尿协”是个什么“鬼”

2016年08月18日 08:27   来源:光明日报   周继坚

  “尿友”们的痴迷,折射出一些人科学知识匮乏,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医疗卫生方面的科普还很不到位。有关部门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加强监管,进一步压缩“尿协”式的灰色地带,同时促使医疗机构提供更加健全、便利、实惠的老年慢性病治疗服务,增加有效服务供给。

  8月16日,《人民日报》刊发关于“中国尿疗协会”等的追踪调查报道,再次引发社会关注。而与“尿协”交锋的两年经历也让笔者感慨良多。作为新闻人,自第一次采访报道“中国尿疗协会”开始,笔者就多次接到“尿友”电话,要求笔者就批评“中国尿疗协会”道歉,而所谓的“尿协”也未因曝光而变得低调,反而愈加活跃。

  说到“尿能治病”,相信很多人都会斥其荒唐。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几乎所有医生都不认为“尿疗”有治病之疗效。多位受访专家医生认为,所谓“尿疗”治好病的案例,很大可能是其他因素的作用,不能证明“尿疗”有效。然而,就这样一个荒谬的“尿疗”做法,竟然支撑一个“尿协”运转多年,尤其令人惊诧的是,在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报道后,很多“尿友”仍然深信不疑,极力维护“尿协”。看来,一些人心中的误解仍然难以破除。

  据媒体报道,这个所谓的“中国尿疗协会”,实质上只是在香港成立的一家合伙公司,以无限公司形式运作,无法人资格,也不存在“协会”宣称的政府认定资格。在今年7月民政部公布的第六批“山寨、离岸社团”名单中,“中国尿疗协会”赫然在列。但这些信息,依旧没能引起“尿友”们的注意。笔者调查的一个“尿疗”QQ群,成员就有将近900人,并且几乎每天都有新人加入。

  “尿友”们的痴迷,折射出一些人科学知识匮乏,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医疗卫生方面的科普还很不到位。据笔者了解,尝试“尿疗”的“尿友”,绝大多数都是已经退休而又久病不愈的老年人,他们一方面或多或少被这样那样的慢性病困扰,希望得到有效的治疗。另一方面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成为保健品销售、医疗“忽悠”的主要目标人群,被大肆骗取钱财。媒体曝光“尿疗”和“尿协”引发的讨论,应当成为一次科普的机会,有关主管单位应该加大科学健康知识普及力度,将老年人、老年慢性病群体列入主要科普对象,同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

  医疗保健行业市场空间巨大,优质产品的欠缺,就会成为“江湖游医”、医疗骗局招摇撞骗的灰色地带。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2亿人,要想防止老年人“病急乱投医”,轻信一些虚假保健信息,就应该加强对医疗保健行业的规范,加大对以次充好、弄虚作假乃至欺骗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要通过公示合格产品、通报查处名单等方式,让老年慢性病群体得以明辨是非,从而有效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于明显欺骗居民钱财的行为,主管部门应当主动介入,依法依规严惩。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是不可忽视的大事。要进一步压缩“尿协”式的灰色地带,彻底解决问题,仍然需要主管部门深入调查研究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既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普遍矛盾,也要深入调研居民社区保健、个性化医疗需求,鼓励公办医疗机构和民办医疗机构发挥所长、整合资源,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的监督管理,促使医疗机构提供更加健全、便利、实惠的老年慢性病治疗服务,增加有效服务供给。维护好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合法权益,相关政府部门责无旁贷。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