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时间餐厅”对空间的消费也是一种消费文化

2016年08月17日 13:30   来源:南方网   杨朝清

  近日,福建福州市一家餐厅因采取“餐厅时间费用+超市食材成本”的模式收费,引发不小的讨论。有消费者觉得,餐厅针对用餐时间收费,像是“着急赶人走”;也有消费者认为,若餐品价格和超市快餐差不多,但能在环境好的餐厅用餐,花点钱买环境也无可厚非。(8月16日《海峡都市报》)

  餐饮行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驱使一些餐厅进行转型与创新。与传统餐厅相比,“时间餐厅”对消费者的用餐时间进行差异化收费,在食物消费一定的情形下,消费者“吃得越快越省钱”。然而,这种打破常规的消费方式,不可避免会引发消费者的“七嘴八舌”。

  面对同样的收费规则,不同的消费者有基于利益和情感的不同理解。对于那些经济较为紧张的消费者来说,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千方百计地压缩用餐时间;而对于那些经济较为宽裕的消费者来说,“花钱买环境”尽管增加了开支,却提升了用户体验,让自己获得了愉悦、快乐甚至“慢生活”等附加值。从这个角度上说,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需要层次,导致他们对新生事物的价值认同存在分歧。

  当下的许多餐厅尽管没有对用餐时间收费,却将这部分费用分摊在餐品之中。“时间餐厅”在降低餐品价格的基础上,对用餐时间收费,表面上是给消费者戴上了“紧箍咒”,实际上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双赢模式——“时间餐厅”增加了翻桌率、薄利多销,那些“赶时间”的消费者节省了开支,那些不赶时间、愿意为餐厅环境付费的消费者也有更好的用餐体验。

  在现代社会,餐厅不仅是一种消费的空间,也是一种空间的消费。不同的消费者选择去哪家餐厅消费,取决于不同的消费文化。有些人在乎食材,有些人在意口味,有些人在乎环境,有些人在意价格,有些人在乎服务……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不同餐厅在餐品上的差距逐渐缩小,商家不仅要“拼食物”,也要在软性的环境、服务上进行竞赛。

  有学者认为,消费文化就是深层次的行为规则,这个规则就是消费的价值和规范系统。人们消费什么和不消费什么,以及怎样进行消费,都是按照这个行为规则进行的,并由此表达了人们对周围事物、人际关系的看法、理解、情感和信仰。“时间餐厅”作为一种空间的消费,也折射出一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文化。

  寻找量身定做的经营方式,实现餐厅的差异化、个性化,摸着石头过河的“时间餐厅”,正在接受市场的检验。不管“时间餐厅”能否取得最后的成功,这样的尝试也给商家们提了一个醒:在一个改革和创新的时代,商家们要根据消费者不同的消费文化,来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