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设立“失独养老院”的意义是什么?

2016年08月16日 08:03   来源:西安晚报   

  主持人:考虑到“失独”老人多不愿与有子女的老人同住,北京市特将“第五福利院”改造成专门接收“失独”老人或独生子女伤残老人的福利院,目前已完成10位申请入住老人的公示工作。据了解,拥有450张床位的“五福”今后将慢慢过渡为只接收“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的福利院。

  毛建国(江苏 媒体人):一直以来,舆论场提到失独老人,都是一脸沉重的表情。“可怜天下父母心”,对于中国人来说,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孩子有时就是人生的全部,失去了孩子也就失去了人生的一切。特别是人到晚年,开始进入回忆的年龄,这时对孩子的思念会压倒一切。对于失独家庭来说,那种时而甜蜜时而痛苦的情感,是正常家庭所无法了解和理解的。而他们与其他老人相比,在养老上有着自己的特征和需求。相对于一般老人,他们更需要得到精神的慰藉。

  主持人:设立“失独养老院”的意义是什么?

  张玉胜(河南 公务员):与一般的“三无”老人和“空巢”家庭不同,曾经拥有幸福亲情的“失独老人”,有着更为痛彻心扉的落寞与无助。他们期盼老有所依,但又惧怕因入住普通养老机构而勾起不堪的回忆。“失独养老院”将同病相怜的老人聚合在一起,既有助于他们彼此抚慰、抱团取暖,更是践行“失独老人政府养”决策善意的务实举措,让失独老人充分享受政府的关爱和社会的温暖。

  主持人:“失独”老人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群体,就现实而言,不是每一个“失独”老人都能有机会住进“失独养老院”。那么,我们还应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善,让他们的晚年多一些保障。

  张枫逸(河南 公务员):能够提供给失独老人的床位毕竟很有限,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失独老人不愿离开家。所以,除了新建更多专门的“失独养老院”,更要健全居家养老体系。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服务,与学校、志愿者组织结合等方式,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康复、精神关爱、紧急救援服务,让社区乃至整个社会成为没有围墙的“失独养老院”。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