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报载,长期以来,公立医院行政化色彩浓厚被认为是阻碍医改的一大问题,公立医院“管办不分”“政事不分”,编制管理带来“同工不同酬”“医疗资源如死水”等诸多怪象。在深圳,“去行政化”的努力正引发一些新变化。记者了解到,在薪酬待遇上,有些没编制的医生,薪资水平甚至高于有编制的医生。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介绍,在深圳一些医院,引进个别特聘岗位,年薪100万、200万元也有。
相比取消医务人员编制,医生年薪可达200万,的确更加令人侧目。毕竟,巨额的薪酬难免会让人看得眼红心跳,习惯了领着普通工薪收入的医生,忽然之间跨入百万年薪行列,的确让人觉得很是意外。
可是,撇开医生拿百万年薪是否过高暂且不论,我们可以想想,这么高的薪酬究竟来自哪里?如今医生领着工薪收入,看病尚且这么贵,如果医生年薪百万,那么患者是否将承担更高的医疗成本?为了支撑医生的高薪,病人还能不能看得起病,这个问题似乎会更令人难安。
公众对于医生年薪200万的担忧,当然不难理解。一个职业的薪水高了,作为成本被计入这一行业的服务价格,自是理所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相应的服务价格上涨,也是再正常不过的逻辑。既然如此,医生年薪百万,让患者赶到紧张,也就并不意外了。
事实上,国外的医疗服务,常被用来与国内对比,不过,在羡慕嫉妒人家高端私人医疗服务之余,往往忽略了价格这个关键要素,国外的医生作为高收入阶层,也对应着医疗服务价格的高昂,假如没有医保覆盖,通常的工薪阶层都难以具备偿付医疗服务账单的能力。即便是医保涵盖的诊疗内容,自付费比例也仍然不是个小数目。出国移民人士,回国就忙着在国内医院把能看的大小毛病都看了,多少说明了国内医疗服务至少在性价比上是极具竞争力的。医生百万年薪,尽管还没有完全和国外医生的收入接轨,但会否引发医疗服务价格上涨的担忧,似乎并不多余。
不过,医生年薪究竟该如何定价,其实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医生这一医疗专业人才,使用行政编制管理模式的弊端,其实毋庸多言。现实医疗体制中的种种问题,压低医疗人员薪资之后的各种“养医”病症,成本和代价其实并不来得更小。
既然医疗专业人才的定价,本质上还是决定于需求,医生靠专业能力吃饭,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专家出个诊、走个穴的收入就超过半个月工资,体制内医生跳槽民营医院的收入立马翻几番,医生的价格最终其实仍是由市场定价的。刻意回避这一事实,违背医疗服务的市场定价原则,其后果不仅压抑了医生的积极性,也遏制了医疗人才的供给,并放大医患比例缺口,使得医疗服务陷入人才缺失供给不足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将“医生年薪200万”简单解读为医生统统百万年薪,本身也是一种误读。既然是市场定价,其实并不会乱开价,年薪高达200万的,毕竟只是个别专家的特聘岗位,并非医生的普遍定价。尽管年薪40万的起点也并不低,但这个价格放在深圳专业人士薪酬中,其实也并不显得特别突兀。
一言以蔽之,充分体现能力与技术的价值,稀缺的能力和技术给予更高的定价,理应是任何行业从业人员的定价前提。在这一点上,脱去了编制的医生,本不该成为例外。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