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持续高温,极端最高气温达40摄氏度。由于天气太过炎热,一些家中尚未配备空调的打工者选择拖家带口到地铁站内避暑。对此,车站方面呼吁居民文明避暑。
一方面,酷热难耐,市民纳凉需求与地铁的安全运营产生矛盾;另一方面,市民地铁“蹭凉”可能放大文明陋习。如何对待市民在地铁内“蹭凉”的行为,考量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由于城市能够提供纳凉的场所相对短缺,有的市民到车站、银行、地铁、超市等公共场所“蹭凉”,给正常的公共秩序带来不小压力。
纳凉是城市居民夏季的刚性需求,更多的公共场所应创造条件向市民开放。开放防空洞是西安、武汉、重庆等城市管理部门在夏季普遍采取的措施,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新华书店、体育馆、城市公园等公共场所也可考虑向市民免费开放。其次,应鼓励地铁、银行、超市等经营性公共场所辟出一定的纳凉区域为公众提供纳凉便利,然后,给予这些场所一定的能源管理补贴。
此外,相关纳凉场所还可提供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比如,利用人防设施开办的专门纳凉点,可以增设阅览区、娱乐区等,举行读书会、下棋比赛等项目,丰富纳凉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要加强管理和引导,让居民文明纳凉。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房清江)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