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亿人被“烧烤”呼唤高温服务全覆盖(图)

2016年07月28日 14:29   来源:东方网   张西流

  

  近日,包括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大部在内的地区出现今年来最强高温天,中央气象台持续拉响高温橙色预警。上海、湖北、重庆等地近日相继拉响今夏首个高温红色预警,此外,江苏、安徽的一些地区电网负荷屡创新高,全国多地开启高温“烧烤”模式。(7月27日中国新闻网)

  7月下旬,各地极端高温天气持续不断,全国7亿人遭遇高温“烧烤”模式,有关高温补贴的话题也再次升温。然而,高温补贴被克扣,或以发实物形式变相克扣现象,在各行各业比较普遍。然而,尽管高温补贴很重要,但劳动者该拥有的高温权益,更值得关注。可见,有关部门除了兑现高温补贴之外,更要采取积极措施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让人们在高温下少些“意外”。毕竟,生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事实上,2012年7月5日开始实施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对高温补贴、工作时长、工伤认定、降温措施等核心内容,从法律上进行了明确界定与规范,强化了执行力与责任追究,以此杜绝高温灾害给人们造成的伤害,既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最大的关怀和尊重,又可以检测城市关注民生的温度。然而,从执行情况来看,显然不尽人意。高温关怀,成了一种道德施舍,而不是权益保障。特别是,高温补贴被用人单位随意克扣,成为一种“潜规则”;很多室外工作岗位,如建筑工人、交通警察、环卫工人等,长期在高温下从事高强度劳动,成为一种“惯例”。可见,提高《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执行力,维护劳动者高温权益,显得尤为迫切。

  特别是,“7亿人遭遇“烧烤”模式,呼唤服务全覆盖。具体来讲,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与发放高温补贴同等重要。高温天气下,用人单位要体现对在岗员工应有的尊重和关怀。尤其对于那些需要员工在室外从事露天工作的部门来说,一定要从具体的工作流程编排、工作细则实施等方面,尽量多为员工们考虑。比如,调整工作时间,避开高温作业,在保证员工不被高温所伤的前提下,保证工作环节和工作效益不受影响。

  对于公共服务来说,优美的环境,荫凉的条件,是维护公众高温权益的前提。比如,在无法使公交车都变成空调车的情况下,在车上多装几台电风扇,放几桶冰块;一些餐馆饭店,在客人到来之前就把空调打开;至于商场超市,除了供应冷气外,再添置一些可以坐下来休息的设施,为遮阳的人们提供方便;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将防空洞开放,变成市民免费纳凉点,供一些困难市民随时入内避暑。特别是,农村的降温同样不容忽视,有关部门应给予农民高温下的防护进行指导,组织卫生部门及时向农民们讲解消暑知识、保健常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