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人类进入命运共同体新时期

2016年07月20日 10:1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沈骥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新型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的格局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在这样一个新的环境下,国际秩序中不合理不公平的成分需要更新、需要改革。全球治理需要各国共同进行合作。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的新时期。这样一个新时期中,全球的治理就要有新的表现、新的内容。所以,我们说要“更新”秩序,也就是说把国际秩序中不合理、不公平的部分改革掉,使国际秩序更加公平合理,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世界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由各国人民齐心协力来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用合作取代对抗,用共赢取代独占、垄断。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提出了很多倡议。从一个跟随者变成一个引领者。

  比如我们“一带一路”的倡议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全球治理的倡议。中国提出这样的倡议并不是中国在独唱,而是要和“一带一路”沿线的60多个国家共同“大合唱”,也就是发挥所有国家的人民的聪明才智,由大家商量着办,而不是由一个国家说了算。这样一种治理能够调动各国人民的积极性,各展所长,大家都需要为命运共同体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我们会在今后特别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理念。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方案”首先就是要创新合作理念,树立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这样自然会排斥冷战思维和零和游戏等过时的思维,使命运共同体有责任共同体的意识。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