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暑期,大部分高校都已进入假期模式,但每天伴同学们左右的“校园卡(饭卡、一卡通)”却在假期中成为“香饽饽”,租赁“校园卡”业务作为一个商机在本市部分高校校园中悄然繁荣起来,58同城、赶集网等一些网络信息平台成了他们的主战场。(7月18日《北京青年报》)
有市场才会有需求。学校的公共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很多已经毕业的人想着借助这样一个地方学习,还有人想尝尝校园里的饭菜,这本就无可厚非,也是人之常情。
“校园卡”市场火爆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校园的封闭性。当然,校园的封闭性能够帮助学生避免被打扰,让他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然而,既然是暑假,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回家了,那么校园的公共资源,就不能对外开放吗?更何况,开放性,本就是校园的一种公共属性,让更多的人受惠,是校园的义务。
“校园卡”背后的原因,恐怕是校园管理方的懒政思维。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平时看来,如果“校园卡”外借,会造成很多管理难题。比如一些不法分子会借助“校园卡”进入宿舍行窃,这样的案例发生过很多,因而对学校而言,与其“给自己造成麻烦,不如令行禁止”,一禁了之的做法,为自己省去了很多麻烦。这套做法,沿袭到暑假寒假也就成了理所应当。
我们为什么不能换种思维。将校园的公共资源,例如图书馆、食堂、乃至实验室在寒暑假开放,并且加派人手,加强管理,是否能够成为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而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学校对于“校园卡”的态度,还是以“禁”为主,却没有想到“疏”这一层。
校园的免费开放不该是一道选择题。面对社会上越来越多的需求,校园不仅要开放,还要免费开放;不仅仅要免费开放,更需要高层次的开放。校园的实验室、图书馆、食堂等等,都应该对公众开放,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服务资源,让校园真正成为“社会的校园”。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