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夺命围墙”背后是校园腐败的阴霾

2016年06月27日 10:29   来源:华声在线   贾广测

  河北省藁城市路女士微博爆料称,6月22日下午,中考结束后,藁城七中因围墙坍塌,4名初三女生被埋,其中,3人死亡,1人尚在抢救中。23日,藁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称,围墙坍塌因大风所致,造成3死1伤悲剧。当地气象部门数据显示,事发地当时风速达到10级。目前,事故仍在调查处理中。(6月23日澎湃新闻讯)

  从“毒校服”、“毒跑道”到现在的“夺命围墙”,校园安全事故不断刷新着人们的底线,曾几何时,校园成了事故发生的重灾区。一场10级的大风、一段坍塌的围墙,就轻易夺走了3名花季少女的生命。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工作人员回应称,事件起于“做值日”“10级大风”,回应看似合情合理,实则为避重就轻。整个事件看似是简单的天灾人祸,细细揣摩却会发现暗藏玄机。同样是围墙,大风过后,结果天差地别,难免让人浮想联翩,学校这最后一块“净土”,在校园建设背后笼罩着腐败的阴霾。

  墙体倒塌这样的事,可能是小概率的,但这背后存在致命的必然。无独有偶,2014年12月8日,安徽省淮北民办中学同仁中学,发生墙体倒塌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可笑的是,在当年一月,教育局还曾发布民办学校年检通报,该校是“基本合格”。正是这个“基本合格”带走了五个无辜的生命,这样的死亡何其残酷荒诞。时隔不久,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归根结底是利益的寻租、是监管的不力,“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造成校园腐败滋养、横生,终尝恶果,是偶然中的必然。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圣洁之地,发生腐败事件的负面影响更为恶劣。对此,教育界人士建议,防止校园腐败,就要对症下药、正本清源。例如,可以通过校务公开化、轮岗机制等制度,真正推行阳光治校,在制度建设上分散校长的权力,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此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审计部门对学校的监督不能流于形式,要落到实处,通过内外因共同作用,净化学校风气。

  一个学校竟无法保障学生最基本的安全,学校的负责人难辞其咎;一个教育者长期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无疑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意识。与日俱增的拷问和诟病,似乎没能敲响校园安全、校园腐败的警钟,校园“利益寻租”仍在暗中裂变扩散。对待校园问题,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事无巨细,震慑有关人员不敢腐、不能腐、不再腐,方能还校园一个朗朗乾坤。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