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新城容纳34亿人”是土地财政思维作祟

2016年07月15日 11:28   来源:四川新闻网   毛开云

  记者近期在多地采访发现,在特大城市限制人口、中小城镇扩容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城镇迫切希望加速发展,纷纷提出2020年、2030年人口倍增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5月,全国县以上新城新区超过3500个,规划人口达34亿。(7月14日 新华网)

  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现有13亿多人,目前去库存压力非常大。规划新城容纳34亿人,相当于全世界的近一半人口。34亿人从哪里来?规划的新城谁来住?

  13亿与34亿之间的差距,大家可以慢慢算。中国还要增加21亿人,才能满足规划的要求,难道让中国人都加紧生育?中国虽然已经全面实行二孩政策,但由于生活的压力,很多人生育的积极性并不高,要靠中国人解决这21亿人的缺口,根本不可能。难道让外国人来填补?有多少外国人有在中国买房的意愿?又有多少外国人能在中国安居乐业?

  规划新城容纳34亿人,完全是拍脑袋决策,严重脱离实际。本身特大城市就在限制人口,在特大城市生活惯了的人即使离开特大城市,大多也会跑到大城市,基本不可能跑到中小城镇。而城镇化的主要增量来源于进城农村转移人口,但考虑进城意愿、落户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不管怎么算,都填不满34亿人口的大坑。

  规划新城出现拍脑袋决策,其实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思维作祟。规划的人口多,土地指标就大,土地出让收益就多,这表面看是良性循环,实际上是恶性循环。规划人口“画大饼”,直接影响就是房地产过度开发,在去库存举步维艰的当下,如果再过度开发房地产,那房子岂不成了无人住的“鬼屋”,那城镇岂不成了司马懿时代的“空城”?

  杜绝拍脑袋决策,改变土地财政思维,只有依靠市场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不是一句空话,但如何落实到规划上,考验地方政府的动机和魄力、能力和水平。造成规划新城容纳34亿人的现状,与市场机制格格不入,全是行政手段一厢情愿的结果。

  规划新城和人口,既需要顶层设计进行统筹,也需要地方政府根据实际进行适时调整,特别需要地方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有“功成不必在我”的为官执政理念。规划必须有延续性和科学性,如果一朝天子一朝臣、官员一换规划变,说不定哪一天,新城规划出容纳50亿人都有可能——全世界的人都来中国居住,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