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发展,浦东二次创业的新引擎

2016年07月14日 13:59   来源:东方网   沈栖

  日前,浦东新区政府与上海市浙江商会签署了一项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约205亿元。人们在庆幸这一大项目落户浦东的同时,也领受到一个讯息,即:民营企业将成为浦东二次创业的新引擎。

  浦东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卓尔不群的实绩为世人所瞩目。如果说,浦东的一次创业中,其诸多的优惠政策和包容态势广为外商垂注,外资与合资是主要的经济发展引擎,那么,二次创业中,浦东经济发展的巨大空间留给了民营经济,浦东经济增长新动力则是源于民营企业。

  26年来,浦东的民营经济发展平稳,不断呈现上升趋势。“十一五”末,浦东民营经济占总内资项目数和注册资金比例从原来的50%和20%上升至95%和63%,成为拉动内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浦东吸引民营企业3万家以上。但是,从整体上看,民营企业只占浦东GDP的17%,总税收的20%,这个成绩较之深圳、杭州尚有差距,尤其欠缺民营龙头企业。以发展需求论,浦东的民营经济还是一块“短板”。浦东新一轮五年规划将重点打造民营龙头企业、民营创新企业的集聚地。

  毫无疑义,浦东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亟需扬长避短,克服诸如经营管理集权化,资产所有者和资产经营者集于一身;股权结构以货币资本入股为主,不重视管理、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股;人才机制不够灵活;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相对滞后等弱项,改变部分不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现状。自身因素即内因固然很重要,但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外因条件的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机会”,这将给民营经济带来福音。

  浦东的民营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如何把这篇文章做实做足,这既是一种时代的挑战,更是浦东二次创业的一种机遇。浦东新区“十三五”规划纲要在“未来的发展蓝图”一节中明确提出:“必须始终坚持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因为营商环境是浦东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就是要让民营企业进得来,站得住,干得欢,做得大,给民营企业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焕发魅力的大舞台,恰如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沈晓明所说:对民营企业“发展要有目标,市场要易进入,政策要有力度,人才要有保证”。

  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不断改善民营经济的营商环境。如:组织部将按照浦东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建设的要求,把优秀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选拔到各级工商联领导班子中去;社工委在更高的层面上搭建与民营企业管理层的沟通平台,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金融服务局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推动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业务创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信委将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扶持政策,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提供信贷支持;商务委加强与22个地区商会联系,创设“区域性总部”扶持政策,为一批中型民营企业来浦东发展创造条件;科委在投融资体系建设中,以民营科技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财政局加大了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增加了投资促进及亲商稳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项目经费;等。前不久,新区首期民营企业家国际化研修班正式开班,36位本土民营企业家不出国门就可以与新加坡顶尖教授、跨国企业总裁面对面交流企业国际化发展经验,这是浦东落实上海人才新政20条,服务科创中心建设的又一创新举措。

  浦东积极打造“民营企业高地”,目前已形成了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良性运作的态势。纵观浦东的民营经济,它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可以预期: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浦东民营企业将会迎来阳光明媚、生机蓬勃的春天!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