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绩效”这把提升效率的“金钥匙”

2016年07月12日 16:18   来源:南方网   陈怡如

  近日,北京公布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其中明确要强化公务员平时考核。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除北京外,浙江等地也出台类似文件对公务员平时考核进行了规范。(中国新闻网7月12日)

  平时考核,是评价公务员日常工作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平时考核流于形式、走了过场,往往就会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只有用好“绩效”这把金钥匙,让平时考核成为干的多少好坏的晴雨表、晋级提拔重用的风向标,才能真正打开广大公务员努力工作、争创一流的“心门”。

  对公务员这个行业,近年来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部分公务员特别是基层一线公务员觉得自己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而一些来自社会的声音却认为公务员行业效率低下、混日子的诸多。造成这种分歧的关键原因就在于日常考核不够严格,“绩效”二字体现得并不明显,到底干了啥、干得怎么样往往不能从考核中真正得到体现。

  “绩效”体现不明显往往就会滋生一些混日子的人。在单位里,越是能干、会干的人,常常会沦为“鞭打快牛”的对象;越是不能干、不会干的人,领导越不愿意用,反而落得清闲。但到考核的时候,两者的差距却并不明显。特别是到了提拔重用的时候,干得多的人因为没有客观的考核体现而说不清、道不明,反而是干得少的人因为人情、资历等种种原因排资论辈在前面,往往会让多干的人产生“干不如混”的错觉,时间一久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工作效率自然就会越来越低。

  认真工作需要得到认可,一方面是来自工资、奖金、福利等方面的物质认可,另一方面是来自价值承认、成绩肯定的精神认可,两者的核心都在“绩效”上。具体到公务员队伍来看,工资、奖金都是国家明确规定,虽然在《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中已经提出了把年终考核优秀与职级并行挂钩,客观提升了以工作实绩力争年终优秀的导向,但优秀毕竟有名额限制。事实上,让公务员们感受到价值承认才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点。立足自身岗位,一年来到底干了些什么、取得了什么成绩都算清楚、说明白、晒出来,用实绩说话、以成绩评比,不糊弄、不遮掩,让工作的数量与质量都在考核中得到体现,让干与不干、干好干坏都有个说法,才能进一步调动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积极性。

  “绩效”的实质是打造一种“干就有说法,不干就有约束”的工作氛围,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用机制。只有逐步探索考试考准的日常考核方式、管用好用的考核转化待遇机制,才能真正消除能干者“白干”的顾虑,才能真正扯下混日子者不干的“遮羞布”,才能真正促进公务员队伍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