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大学生成“游戏角色”是寓教于乐

2016年07月08日 08:25   来源:广州日报   夏振彬

  将现实里的英雄“搬进”游戏,其实也是一种致敬、一种缅怀,不仅能够寄托网友的哀思,其本身也承载着见义勇为的精神,于无声处弘扬着正能量。

  还记得追截偷车嫌疑人而被撞牺牲的广工大学生吴宏宇吗?日前有网友发现,在游戏《守望先锋》里出现了他的身影!原来,他被著名游戏公司“暴雪”推出的这款游戏收录,化身为“英雄不朽”的宇航员,在虚拟世界里永存。

  消息传出,许多网友“被感动哭了”,还有玩家呼吁,如果你激斗正酣,“也请你缓一缓脚步,为他献上一束鲜花。”原来,20岁的吴宏宇生前留下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就是等待这款游戏。如今,他已不能和小伙伴们“并肩战斗”,自己却成了游戏中的“彩蛋”,被中外玩家所敬仰——在游戏里,他的角色是一名宇航员,胸口写着“宏宇”二字,脚下有一圈白花,背后的红色背景写着“英雄不朽”……

  对此,我们应该怎么看?有人感动,也有人觉得不妥,甚至质疑炒作。其实,没必要想得那么复杂,将现实里的英雄“搬进”游戏,也是一种致敬、一种缅怀,不仅能够寄托网友的哀思,其本身也承载着见义勇为的精神,于无声处弘扬着正能量。

  而从以往的案例来看,将玩家、英雄收录进游戏也确实能发挥正面意义。比如,青年曹芝源罹患骨癌却乐观、积极的励志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他在身后成为《魔兽世界》里的一分子,而他的故事也因此被更多人熟知,鼓舞了更多人。

  再进一步说,将现实英雄搬进游戏其实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虽然它是自发的商业行为,但对于弘扬正能量、大学生德育工作也能有所借鉴。

  在日常生活中,好人好事、凡人善举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精神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关注,被更有效地弘扬。当前受众细分,讲究“分众传播”,对于公众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其爱心的激发、培育也要更多地考虑受众在哪,考虑其接收渠道和接受习惯。

  寓教于乐式的“刷存在感”可能更有效。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他们都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吴宏宇的案例来说,游戏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把现实中的英雄搬进游戏,则可以让正能量走进生活,让榜样来到玩家身边,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

  不管怎样,榜样应该离生活更近,甚至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别觉得牵强,吴宏宇现身游戏的故事值得好好想想。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