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对大宗商品价格有何影响?

2016年07月08日 07:4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惠凤鸣 朱振鑫

  厄尔尼诺现象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平均5至7年发生一次,给全球气候、经济和环境等带来重大影响。

  反常的天气对于农作物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金属开采等带来直接影响。厄尔尼诺发生时,可能导致东南亚的橡胶和棕榈油减产、巴西和印度的蔗糖减产、澳大利亚小麦减产、阿根廷和美国的大豆增产。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二大小麦出口国,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和非洲的尼日利亚棕榈油产量占世界88%左右,美国是第一大豆出口国,都会受影响。还有一些金属开采会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如产铜大国智利和秘鲁会因洪涝而减产,印尼、菲律宾等产镍大国会因干旱缺水开采受阻。

  间接影响方面,厄尔尼诺现象将对农业依赖型经济、部分大宗商品供应链、黄金等通胀避险资产等产生影响。一般厄尔尼诺开始时,市场便会有一个预期,在厄尔尼诺现象3至6个月时,棕榈油、白糖、小麦、天然橡胶、部分有色金属等可能会迎来牛市。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会引起农产品占比较高等国家CPI的上升,对于进口依赖性强的国家可能产生输入性通胀,继而黄金等通胀规避资产价格会上扬。

  当厄尔尼诺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农作物价格将会出现波动。投资者需关注厄尔尼诺影响区域产品供给情况,如巴西、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印度、非洲等,涉及到的产品包括小麦、大豆、咖啡、棕榈油、橡胶、棉花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对33个国家厄尔尼诺影响进行调研后认为,厄尔尼诺结束后,粮食等大宗商品一般会上涨,在最近的5次厄尔尼诺期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价格平均上涨10%。

  在厄尔尼诺期间,铜、镍等有色金属也有显著上涨。其中智利和秘鲁是产铜大国,洪涝灾害会影响正常开采,而印尼和菲律宾则是产镍大国,严重依赖水、电资源,干旱也会推升其价格。根据法国兴业银行提出厄尔尼诺大宗商品指数,1990年以来厄尔尼诺年镍价平均上涨13%左右。

  另外,投资者可关注黄金价格。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之前,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经济处于恢复与发展时期,商品价格处于均衡状态,在厄尔尼诺发生年,黄金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在厄尔尼诺次年则下降。2000年之后,黄金价格与厄尔尼诺发生并无太大关联,这主要是因为2000年后世界经济活力释放,各国经济高速发展对于大宗商品、金属、能源、黄金等需求大涨,迎来黄金的超级周期。

  与此同时,并不是所有大宗商品价格都会上扬,大豆价格在1997年至1998年厄尔尼诺现象中就下降了4%左右,这是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厄尔尼诺给美国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期正好为大豆生长的灌浆期,有助于大豆增产。

  综合考虑,厄尔尼诺影响区域集中在赤道地区国家,影响大宗商品的种类并不是特别多,且存在部分增产现象,因此厄尔尼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只限于几个领域,价格上涨趋势也不会持续太久,最终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还要看供需。(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惠凤鸣 朱振鑫)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