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制药厂废气“对人体没什么影响”何以成为一个笑话?

2016年04月12日 07:33   来源:红网   杜建锋

  济南历城二中几乎所有的师生上课时都得带着口罩,甚至有几张整个班级的学生齐刷刷戴着口罩上课的照片这两天在很多济南市民的朋友圈里也被疯传。4月8日,记者在学校采访期间,呛人的味道一股股的飘来。而这股呛人气体的来源,就是跟学校一墙之隔的齐鲁制药厂。那么对于排放出的气体,齐鲁制药厂会给出什么样的回应呢?(4月11日齐鲁网)

  为了学习,济南历城二中的师生也是蛮拼的,上课时都带着口罩。别误会,这天既非雾霾天,也非师生都患上感冒,而是紧邻学校的齐鲁制药厂散发出了呛人味道,“闻着嗓子不好受”,有不少学生得了鼻炎,还有好多老师无故流产。对此,齐鲁制药厂回应却是“没什么大味儿,对人体没什么影响”,一副强词夺理的嘴脸让人印象深刻。

  关于学校周边环境问题,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明确要求,“不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学校周围从事有毒、有害的污染(包括噪声)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齐鲁制药厂却建在了学校旁边,况且从2008年起,学校已经和该厂多次谈判,该厂也已许诺,要整改要上设备,然而8年过去了,却成了“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污染照旧,公开监督电话成了摆设,口惠而实不至。

  齐鲁制药厂回复说“污水处理厂的味,没什么影响”,这当然是自说自话,有没有影响需要权威机构予以检测,需要监管部门予以认证,何况即使排放的气体达标,那也并不意味着齐鲁制药厂可以推脱责任,因为由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笔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齐鲁药厂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是有能力处理的”。也就是说,齐鲁制药厂是有能力处理解决污染问题的,只是由于某些原因而没有解决。这不得不让人心生疑惑,既然有能力,为何不认真解决,莫非该公司的领导不够重视?莫非公司没有相关资金与设备以保证达标排放?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对偷排偷放者要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李克强总理的话可以说铿锵有力,也是对那些还抱着侥幸心理的人的严重警告。对此,历城区或者济南市的环保部门应当积极介入,展开充分调查,让污染企业付出相应的经济代价,让漠视师生生命健康的人付出代价,历城二中师生的“呼吸之痛”必须终结,“对人体没什么影响”不能成为一个笑话。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