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高校“抢状元”是一种恶性竞争

2016年07月06日 15:10   来源:东方网   汪昌莲

  每年6月底至7月初,高校各显神通,各地都在上演“抢状元”大戏。7月4日,在北京大学2016年中学校长论坛暨全国中学骨干教师综合教育能力提升博雅讲堂启动仪式上,北大副教务长、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李沉简对这种状况表示,状元本身并不值钱,状元和其他学生并无区别,抢状元太丢人了,高校颜面无存。(7月5日澎湃新闻网)

  “树能否长好,苗的质量才是关键”。对于一所高校而言,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生源质量当然至关重要。因此,名校之间“抢状元”,抢的是“种苗”质量,抢的是潜在优势,抢的是未来利益,抢的是名校“荣誉”。问题是,抢“种苗”,应在文明和公平环境下进行。去年6月,为争抢各地文理科前十的考生,清华、北大先是在广东“短兵相接”,继而又在四川“互黑”,让名校斯文扫地。

  不可否认,状元或高分考生,也许能够证明他们考试成绩好,但考试成绩好,显然并不能说明一切。事实表明,高考状元中不等于个个都是人才。一个学生如果成为死记硬背,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习机器”,他的创新思维也就枯竭了。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或许正是出于这些原因,哈佛等世界名校对“唯分数论”坚决说“不”,宁可拒收一些高考状元,决不放弃那些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学生。

  可见,对于高校来说,招到多少状元和高分考生,其实顶多是个面子问题,并非是高校水平和能力的体现。而高校本该有自身的教育理念和选才标准,既要重视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服务社会的精神;当高校都以状元和高分考生为追逐目标时,其实恰恰暴露出自身尺度和标准的缺失。状元也许是人才,但人才却决不仅仅是状元,有着太多状元情结的名校,其人才培养的理念是否患上了“状元崇拜症”,更令人担忧。

  因此,高校“抢状元”,更像是一场恶性竞争。状元抢得多,其实并非是胜利。谁培养的人才更优,谁走出的大师最多,谁的学生率先取得顶尖科研成果,谁的学生最先获得诺贝尔奖,才更值得去抢、去争、去拚。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抢状元”,抢优质生源,远不如香港大学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宽容开明的招生态度去“稳坐钓鱼台”,让众状元“愿者上钓”来得精彩。而对于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名校来说,要想真正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不妨先从摒弃“抢状元”的恶性竞争开始。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状元热降温须釜底抽薪    2016年06月30日
  • ·“状元”的人生不应只辉煌一次    2016年06月29日
  • ·褒奖状元郎,不应靠“状元房”    2016年06月27日
  • ·高中之高,不在状元    2016年06月27日
  • ·严禁炒作状元先要打破教育GDP    2016年06月27日
  • ·状元演辫子戏替谁站台    2015年07月2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