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资本市场更好滋润小微企业

2016年07月01日 11:2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戴蔚珑

  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内生动力不足的背景下,金融领域的风险隐患也在集聚,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融资结构也存在明显失衡。

  据统计,2015年我国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比重仅为24%。一方面,资金多投资难,巨量的社会资金找不到良好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企业多融资难,大量小微企业存在融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借助强大的资本市场力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首要的就是完善股权融资机制。目前,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可谓资本市场的“塔尖”,对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来说,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市场。这就需要进一步拓宽并夯实资本市场的“塔基”。

  目前,“新三板”市场扩容至全国,已成为挂牌企业最多的场内证券交易市场,缓解资金梗阻功能日益凸显。不过,由于扩容时间较短,其做市商制度、分层制度等方面问题诸多,市场流动性不够充裕,股份转让交易寡淡。

  相对于“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作为“四板”,服务“三农”小微更“接地气”,不少地方还优先推动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机构挂牌。然而不少“零门槛、无审批、无披露”的个例,让这个典型的“草根市场”依然处于“野蛮”发展阶段。

  此外,债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成员,服务小微也是大有可为。鉴于国家对企业发行债券的要求仍十分严格,目前只有少数国企能够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尽管小微企业有集合债券等各类创新尝试,但规模仍然较小。

  事实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早已受到金融主管部门的重视。未来,主管部门不仅需要进一步降低“新三板”的投资者门槛,满足普通百姓更多参与其中的愿望,同时,对于“四板”的区域股权市场,也要加强顶层设计,纳入统一监管,避免重复建设、一哄而上。此外,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私募债,培育专业机构投资者,完善风险防控,也是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重要举措。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农村金融时报》供稿 作者:戴蔚珑)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