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打员工屁股是哪门子培训?(图)

2016年06月21日 10:31   来源:东方网   叶祝颐

  6月19日晚,一段“银行员工被当众打屁股”视频在网上热传。该网友爆料,在山西长治漳泽农商银行,有8位员工被打屁股,其中4人是女员工。6月20日,漳泽农商银行办公室工作人员证实,“员工打屁股”确实发生在该银行。不过,这是一场员工培训会,员工屁股被打板子是培训会上的一个游戏环节。“持板子打人者是培训老师,不是公司领导层。”这位工作人员回应称。(6月20日《华西都市报》)

  教师体罚学生是严重违反师德的行为,银行在“业绩培训会”上打员工屁股,还美其名曰是“游戏环节”,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没有银行老板或者管理者的授意,培训老师敢打女员工的屁股?值得追问的是,女员工被集体打屁股了,企业文化如何站起来?在我看来,企业如此培训员工,不仅伤害了员工的人格尊严,还折射出员工的权利贫困。

  由于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的眼光很“挑剔”,行为很霸道。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权利地位普遍不对称,他们在用人单位面前没有话语权,资方可以凭借自身强势地位,单方面欺负员工。即使员工对老板一百个不满意,即使他们明知企业安排打屁股培训环节十分荒唐,但他们为了保住饭碗,也不敢当面抗议,只能网上吐槽。员工权利俨然成了易碎品。

  更重要的是,工会与劳动部门缺位,直接催生了打屁股之类的所谓“员工培训”。虽然法律赋予工会不少权利,但是有的企业根本没有成立工会。即便有了工会,工会负责人也由企业负责人兼任或者由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工会除了与老板一个鼻孔出气,当企业利益代言人外,难以担负起建设和谐劳资关系的重任。员工权利被戕害,完全没有一个可以公平对话的平台。在政府重视招商引资的语境下,劳动部门也不敢或者不愿得罪投资方,导致员工权利十分脆弱。有的地方为了吸引投资,甚至给投资商提供超越法律与正义的“超国民待遇”。对资方的霸道专横,有的政府职能部门视而不见,甚至还给资方保驾护航。

  被打屁股的员工很无奈,可法律不能无奈,相关职能部门不能当甩手掌柜。员工被打屁股不能打了白打,而应该有说法。我们指望媒体曝光,就让老板良心发现,道德品质飞跃,主动尊重员工,或许有些一厢情愿。此时,有关部门应该站出来,给员工撑腰,唤醒长期没有话语权的员工的维权意识,让他们在强势的老板面前抬起头,挺起胸膛,站直身子,有底气向“打屁股”说“不”。同时,企业工会也应该“硬”起来,给员工提供一个与资方对话、博弈的平台。

  人们常说,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在此,我也郑重奉劝某些企业老板:企业培训员工必须以遵纪守法,尊重人的尊严为前提,没有老板感恩员工,何来员工感恩企业?如果企业不尊重员工基本的人格尊严,员工归属感从何而来?企业要想真正有所发展,就应该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强化企业亲和力,创造人性化的工作气氛,让员工感觉被信任,被尊重。否则,如果员工受不了羞辱,集体辞职走人,老板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强迫员工吃苦瓜不是激励    2016年07月21日
  • ·企业何苦要摧毁员工的自尊?    2016年06月22日
  • ·该打屁股的不是员工    2016年06月22日
  • ·打员工屁股的培训会不开也罢    2016年06月2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