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是不是太多了?

2016年06月20日 10:07   来源:人民日报   钟 文

  当前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增长速度显然比长跑爱好者的增长速度要快。两者的不匹配,催生的可能就是“多余赛事”

  从冷僻的专业词汇到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运动,国内的马拉松运动只用短短几年时间便完成了这样的转变。

  数据显示,2010年在中国田径协会备案的马拉松赛事是13场,2015年则达到134场,5年间增长了近10倍。今年上半年尚未到盘点之时,在中国田径协会报备的马拉松赛事已近200场,业内人士预估全年将达到400场左右。

  国内马拉松赛事的井喷式增长,既让人感到兴奋,也让人有些看不懂。事实上,有关马拉松赛事是不是太多了的议论,自国内马拉松运动踏入快车道那一刻起便没有停止过。那么,当下的国内马拉松赛事到底是不是太多了?又该如何看待国内马拉松运动的迅猛发展?回答好这些问题,对引领国内马拉松健康发展不无裨益。

  说到国内的马拉松赛事过多,总会有人拿出美、日等发达国家每年马拉松赛事稳定在1000场左右予以反驳。的确,参照我国的人口基数,参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马拉松赛事数量,当前我国半年举办200场左右马拉松非但不算多,而且还预示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但美、日等发达国家民众的健身习惯早已养成,尽管我国的健身人口也在稳步增长,但二者仍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举办马拉松赛事是一项需要动用诸多社会资源的系统工程,成熟的运营体系、成熟的社会管理都是加分项目。在这些方面,我国举办马拉松赛能够借力的资源还相对有限。

  其实,衡量国内马拉松赛事到底多了还是少了,简单比照我国和发达国家的马拉松赛事数量还远远不够,民众健身意愿增长与赛事增长的匹配程度则最能说明问题。当前,国内马拉松发展态势看起来欣欣向荣,但能够做到参赛名额“一票难求”的赛事毕竟有限,很多赛事则要通过组织、动员跑友参赛才能勉强运转。由此观察,当前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增长速度显然比长跑爱好者的增长速度要快。两者的不匹配,催生的可能就是“多余赛事”。

  筹办马拉松赛事,需要成熟的运营团队、成熟的跑者、成熟的社会管理共同支撑。不论马拉松运动的发展势头有多火,筹办马拉松赛事的“高门槛”不该被人为忽略。如果忽略应有的标准盲目上马赛事,不但对跑者无益、对城市无益,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赛事运转的隐患。尤其是在赛事审批放开的大背景下,找准定位推出特色马拉松赛事,以便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已成为所有办赛者的必修课。

  从赛事越多越好的简单思维中摆脱出来,引领国内马拉松走上规范发展之路,是形势发展使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