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订单被骚扰”提醒约车平台自律

2016年06月13日 11:17   来源:东方网   吴左琼

  昨天,市民王女士反映,几天前她用滴滴快车约车,因为赶时间,在等车时她就打了出租车离开。随后,她和滴滴司机进行了沟通。谁知,当晚她便收到近百条验证码和多个骚扰电话。随后,她向滴滴客服投诉,滴滴客服称核实后处理。(6月12日《北京晨报》)

  近年来,“滴滴打车”等网络预约车平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有效缓解了长期困扰城市居民的打车难等出行问题,为社会创造了数以百万的兼职或专职工作岗位,但同时,网约车司机乱加价、骚扰乘客、劫杀乘客等一系列负面消息将“网约车”推到风口浪尖,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此前明确表示:“对网约车不搞一禁了之,而是鼓励创新、规范发展。”可见,“网约车”必将在规范的基础上的得以发展。

  针对“网约车”的一些安全问题,一些地方和政府采取了行动,如:广州对网约车展开整治;上海市交通委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网约车平台也积极响应,比如滴滴“封号”、比如提高准入门槛。但从滴滴司机肆意骚扰取消订单的客户来看,在相关法规尚未到位的前提下,网络约车平台的自律不能仅仅是“表态式”的敷衍。

  出租车上路运营需要经过层层的资格审核、筛选,司机要符合身体健康、一定年限内无重大交通责任事故、参加服务资格业务培训和考核等硬性条件。而网约车平台除要求注册司机提交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等证件验证外,几乎没有别的安全保障,也从源头埋下了隐患。

  促进网络预约车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政府管平台,平台管司机和车辆”的模式,所以,在相关的法规出台前,网约车平台要强化自律,还要积极处理举报和投诉。对入驻平台的“网约车”一面提高准入门槛,一面加强车辆和驾驶员的资格审查,真正的把好关,将制度和陈诺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自律和监管中,并在扩张与安全两者间找到最大平衡。这样,既保障了乘客的出行安全,也是约车平台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滴滴快车司机骚扰乘客等事件发生后,约车平台应该第一时间帮助乘客搜集证据,向有关部门提供司机信息,最大程度保护乘客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