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6月1日那场以“抵制古城维护费”为名的商家关门行动,只是一场波澜不惊的闹剧。这两天,丽江古城的商家又都开了门。但妥协和虚无背后,抱怨与失望并未散去,更多的人一脸迷茫:连续亏损4个月了,究竟该怎么办?动辄几十上百万的房租、全国古镇同质化生长以及80元“古维费”带来的影响,正逐步将这座古城变成一个空荡的“牢笼”——理想,已不再是那个理想;丽江,也不再是那个丽江。(6月7日《华西都市报》)
浮高的房租价格,已然成为租客的难以承受之重。日益亏损的背后,“古城维护费”成为了矛盾冲突的出口。圈景收费,是各地风景区的通行做法。一些名胜景区不遗余力争取世界文化遗产等名头,其目的就是看中了“水涨船高”的市场前景。造成丽江古城困局的原因有很多,收取维护费是一方面,商家过高的房租又是另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恐怕还是违背市场规律之下,没有真正的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游客真正的需要,从而导致其市场前景发生了变化。
从曾经的火爆异常、一房难求,到时下的门前冷落、鲜有人问津,丽江古城的商家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阵痛。门外依然有很多的游客,不过却鲜有人进来消费,酒吧、客栈和餐饮店成为重灾区。一方面,过高的价格降低了刚性的消费需求,直接把消费者拒之于门外。不是所有的游客都是不计成本的土豪,当景区的消费价格已脱离了消费的最高承受度,那么消费者就只能选择放弃。另一方面,同质化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也使得景区的整体吸纳功能,将会随着消费者的日益理性化而不断的降低。若不能针对人的需求,实现有效的调整,那么其景区的发展前景就难言乐观。
丽江古城的困局,不会成为“一个人的战斗”,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行政主导下的景区商业化,就不会有光明的前景,粗放式发展的各类景区,也会在同质化的比拼中,因为特色不明而失去吸引力。按理说,一景一特色,一地一特色,每个地方的景区和特产都有差异性。不过,走进很多景区的商店却发现,一样的竹雕、一样的小木刀、一样的木梳……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让人提不起购买欲望。
更重要的是,按照消费层级的理论,当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已普遍实现了升级,从对景区消费的“温饱之态”,上升到“舒适之状”时,粗放化、低端化和同质化的景区,即便顶着世界文化遗产等名头,依然可能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某种意义讲,景区商家的亏损困局,恰是市场供需正常关系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只有真正把消费者的利益置于第一位,景区也好,商家也罢,才能最终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赢家,否则,政府的圈景收钱和商家的囤积居奇,都可能把自己置于死胡同中。
从杭州西湖到凤凰古城,取消门票的做法,其实是给了自己一个更大的市场出口,并让政府与商家在尊重市场规律中,找到更好的切入点。门票经济和囤积居奇之路注定难以为继,旅游经济也需要更具有市场包容度,尤其要真正读懂消费需求并满足消费愿望,如此才能在政府、商家和游客之间找到利益共同点。否则,单方主导下的景区发展,恐怕将会在剑走偏锋之下偏离轨道,诸如丽江古城困局就会愈演愈烈。(堂吉伟德)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