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5月经济大事,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如期落地首当其冲。在我国实行了66年的营业税正式“谢幕”,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不但社会普遍关注,企业也十分期盼。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三去一降一补”,是当前重点推进的五大任务。营改增全面推开,是“降成本”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每年减税5000亿元。这样的降成本方式,具有普惠性和长效性,对于激发企业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将发挥积极作用。
那么,营改增是怎样减税的?“秘密”主要有两点:大企业通过增加进项抵扣来减税,小企业通过降低税率来减负。
增值税将企业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以年营业额500万元作为“分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减税是有条件的,需要有足够的进项税抵扣才行。这个条件实现起来难不难?确实因企业而异,与它的经营方式、采购周期等有密切关系。不过,随着营改增全面推开和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企业进项抵扣“面宽量大”,对一般纳税人税负下降是有利的。
年营业额500万元以下的属于小规模纳税人。营改增后,这部分企业按3%的增值税实行简易征收,税收负担总体下降近四成。在新纳入试点的1000多万户企业中,小规模纳税人数量超过80%。也就是说,已经有几百万户小微企业在5月份实现了无条件减税。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营改增这场“春雨”可谓来得及时。
五大任务中,可不是“降成本”在单兵突进。作为难啃的“硬骨头”,“去产能”也在攻坚克难。日前,中央财政已下拨奖补资金276.43亿元,支持地方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具体包括基础奖补资金和梯级奖补资金两部分,由地方政府统筹用于符合要求的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此外,中央财政还将根据国资委确定的有关中央企业化解过剩产能任务,拨付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支持中央企业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工作。全力以赴打胜这场硬仗,无效供给就会大大减少,改革的成效也将逐渐显现。
在努力减少无效供给的同时,如何增加有效供给,仍有一些难题待解。比如,今年1至4月,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到5.2%,不仅比一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而且也低于同期全社会投资5.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的兴旺与否,不仅关系到稳增长,更关系到市场活力与后劲。为此,国务院火速派出9个督查组赴地方开展实地督查,并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和专题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影响民间投资的原因,有不少是供给侧问题,包括简政放权不到位,一些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不够,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
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才能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如何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让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有门、投资有方?最根本的还是要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营造更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使民间资本敢投资、能赚钱。这样,全社会才能形成合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