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任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16年全面发力,中国经济也到了辞旧迎新的时刻
每年1月,对于国人来说,通常是辞旧迎新之际。人们一边盘点着成绩单,挥别旧时光,一边谋划着新生活,憧憬新未来。
这个月里,最受关注的一份成绩单是中国经济2015年的增速:6.9%。应当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这仍是一个不低的速度;从全球范围来看,也名列前茅。但是,这一数字的另一面也引人深思:创下25年来的最低增速,与此同时,工业品价格、企业盈利、财政收入增幅等也有所下降,这提醒着人们,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不容回避。
当前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症结在哪里?如何爬坡过坎,完成蜕变,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认识不断深化,答案逐渐清晰。发挥经济潜能和优势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而非过于纠结速度;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的,而非周期性的;根本解决之道应主要靠结构性改革,而非再走强刺激的老路。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吹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角。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认识形势后,中国经济找到了“治病强身”的药方。
中国有句老话叫“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只有让那些已经不适应经济规律、市场规律,没有生命力的企业及时退出,让那些欣欣向荣的朝阳产业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成长空间,经济发展才能生生不息。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任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16年全面发力,中国经济也到了辞旧迎新的时刻。
辞旧迎新,当务之急是坚决“去产能”。在短短一年间,从“一吨钢盈利不如一瓶矿泉水”到“一吨钢至少亏100元”,钢铁业的这一境遇是产能过剩行业尴尬处境的一个缩影。如今,曾经强劲的外需已逐渐变小,仅仅依靠刺激内需也无法消化过剩的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下定决心处置“僵尸企业”,减少过剩产能,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只有去粗存精,择优汰劣,中国经济才能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辞旧迎新,重中之重是激发“新动能”。寰宇进步,无新不立。1月20日至23日,在瑞士达沃斯,来自全球的各界精英纵论“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去旧谋新的中国经济与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历史性交会。加快培育新动能,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生成新动能,并不排斥传统产业。用改革的办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样可以提高供给体系效率和质量。
辞旧迎新的改革过程中,产业会此消彼长,企业会优胜劣汰,就业会转岗换岗,肯定会几家欢乐几家愁。阵痛虽不可避免,但只要处理得当,痛感不会太强。一方面必须坚持改革,多出新招实招硬招,以壮士断腕的精神推进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对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击,切不可大意。推进改革要有序配套、稳妥实施。
眼下,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要到来。期待走在改革路上的中国经济新年新气象。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