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如何做到公平公正?6月1日,郑州市中原区城市管理执法局(以下简称中原区执法局)首次尝试网络视频直播,将执法过程展现在网友面前。(6月4日《河南商报》)
城管与商贩的冲突案例,层见迭出地见诸媒体。凡是与城管相关的报道,公众都显得格外敏感,总是偏执地以为“准没好事儿”。城管这个角色,难以脱掉“暴力执法”的外衣。也不知从何时起,公众对城管的印象,像是一种固执的偏见,把“傲慢”赋予城管执法的必然态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公众心中对于城管根深蒂固的印象,也是负面新闻隔三差五刺痛人们神经的必然结果。这样的语境里,城管与小贩的僵硬关系亟待纾解,但走出二元对立的局面,恐怕还需要时间的印证,更待有效方法的调和。
城管执法首次采用网络视频直播,将执法过程原原本本地展现在网友面前,不得不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让执法过程曝光于网络平台,是推行网络化管理的创新之举。既可以让市民监督执法队员,又可以让市民了解城市管理的规则,让执法过程真正公正、公开、公平。
且不论这种“新模式”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单就这种创新意识就值得称赞。“从郑州推行网格化管理以来,我们一直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想办法搞创新。”张金坤如是说。让执法过程在公众的眼皮子底下进行,何尝不是“综合执法”的有益探索?既可避免从前“城管暴力执法”视频的片面性,以及事件逻辑的断链,又可让整个执法过程变得明朗且具有说服力。
执法过程的全程录制,与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曝光,很大层面上如出一辙。不同之处在于,城管执法开启的模式是一边执法,一边曝光。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能及时地处理问题。小贩也会出于“不好意思”,或在众目睽睽之下不会与执法人员起冲突,从前与城管“躲猫猫”的桥段也难于上演。
如果在这种“新模式”的引领下,网友对于违法占道行为的指责,能够促使小贩迫于舆论的压力不再违法经营,倒也算是和和美美。然而,如此乐观地看待这个问题符合现实语境吗?
自古以来,我国城市就有着贩夫走卒。城市需要贩夫走卒,大量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小贩,组构着一个城市的微商业型态,从人文关怀上说,一些小贩处在社会的底层,摊位不大却需以此为生。然如此说来,合乎情理,却于法不容。占道经营、无证经营,既存在交通拥堵的风险,亦有着食品安全的隐患。不整顿,也不可。公众需要摒弃对执法城管的一贯偏见。城市的美化离不开城管的付出。而小贩与城管之间的权力失衡,则要求城管执法过程中能够拿捏好情与法之间的艺术与平衡,亦不能侵犯小贩的基本权利。这些对于网络直播城管执法同样受用。
这种“新模式”,固然可以有效避免双方的矛盾冲突,孰是孰非公众也都看在眼里。然城管与小贩的个体矛盾,实质上是小贩活动范围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对立,这也是城市管理的“痛疾”。如果网络直播可以告别以往执法时的粗线条与硬化,取而代之的是柔性执法、理性执法,赢得舆论对故往城管形象的反转,也着实是一桩美事。只是,纵观全局,这种模式还需要深入探索、优化改良、持续进行,形成一种普遍效应,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公众对于城管执法的一贯偏见。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