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高考时。自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对普通中国人来说,再也没有一场考试比高考更能影响命运的了。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考生而言,能否考上大学与将来“穿草鞋”还是“穿皮鞋”画等号;至于上世纪90年代的高考生,在市场大潮冲击下,高考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更加多元化,伴随的是大学收费和自主择业;如今,高考已经从能否上大学的竞争变成能否考上名校的竞争,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了出国留学。高考见证着社会变迁,也在一代代人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我对高三的记忆,除了与“铁瓷”的山盟海誓,就是堆成山的练习卷子,打着手电筒做试题,以及周末家教的方程式。类似经历似乎可以复制到很多高三学生身上,不同的是,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和畅想。
不记得是何缘由,那时我一心想把中国的语言、文化发扬光大。作为一只在高三一线奋斗的“笼中鸟”,我了解到能帮我接近理想的专业是对外汉语。所以,它成了我志愿表上的首选专业。可当我走出最后一门考试的考场时,就隐隐感到不安。压力太大也好,知识有漏洞也罢,这些无谓的说辞不过是借口。事实摆在面前: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与首选专业失之交臂。我认定的这条走向理想生活的唯一道路,瞬间遭受严重打击。
暑假一个周末,我和父母一起去妈妈的朋友家串门,聊天时得知阿姨的女儿到瑞典攻读硕士了。阿姨兴致勃勃地讲述姐姐在国外的一些经历,还翻出了姐姐在国外的照片给我们看。一张姐姐和她的外国同学聚餐的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对啊,出国留学也可以接触到很多外国人,不仅可以把中国文化告诉他们,还可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这一念头涌出的时刻,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更远、更辽阔的世界。
经过与父母沟通,他们对我走出国门的想法既吃惊又支持,吃惊于我的胆量,支持我的决定。于是,我向姐姐咨询了很多关于瑞典留学的情况。虽然用英语授课的本科院校和专业并不是太多,但那里优美的环境、高质量的教育,深深地吸引了我。尤其在得知瑞典的本科教育不需要缴纳学费后,更解除了我对父母需提供大量资金的顾虑。
父母对我独自远赴异国他乡学习多少有些忧虑。他们商量后,决定我一边在国内读大学,一边着手准备各种申请材料。这样既不会耽误留学申请,也可以先进入国内的大学校园,在这个小社会群体里体验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独立生活。我英语成绩平平,攻破语言难关成为困扰我的第一个因素。中介告诉我,除了雅思、托福,还可以念当地的语言课程,并且这种课程接受线上授课。学生可以直接和当地的老师、同学面对面交流,最后通过听、说、读、写四门考试就能出去上学了。为了早些感受国外的教育,适应当地的学习节奏和方法,我选择了这种网络语言课程。
不论是哪门课程,老师都会要求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响应,因为课堂表现会作为平时成绩放到最后的考核中。于是,我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从课前预习到课后作业,那些陌生的单词,复杂的语句,都变成了难以征服的小怪兽。我只有不停地举着冲锋枪,才能将他们一一歼灭,生怕一耽搁,他们就会补血复活。
但一切辛苦都在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一刻变得微不足道,接踵而来的是我的一系列担忧。对学校不了解,会不会影响学习?对环境不熟悉,我怎么生活?虽然在瑞典英语普及率极高,可要是万一碰到语言不通的情况我又该如何处理?于是我从网上联系到了和我上同一所大学的学姐,经过一系列咨询,终于把心里的种种问号转变为了句号。为了快速融入当地生活,我提前学习了瑞典语,见面可以问好,去超市看得懂食物包装,在银行能听懂数字,这些提前收入囊中的生活基础语言让我更加从容。直到我踏上瑞典的土地,才切实地感受到,这些提前做好的准备让我在适应陌生国度的学习生活时,走得更快、更稳、更自信。
出国留学不是逃避高考的途径,也不是高考没考好的退路。它和你接受中国教育并经历高考一样,是人生道路的一种选择。我们需要做的则是整理好思路,明确自己追求什么,然后以所需要的姿态投入其中。正如那年高考结束,为了理想,我选择跳出既定生活轨道,给自己的人生增添了一段美好且难忘的时光。
高考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小转折点,给自己一颗强大的心,就算跌倒,爬起来还有很多选择等着你。请勇敢地向着自己认定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