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治病“轻松筹”变成“爱心愁”

2016年05月31日 10:29   来源:南方网   郭元鹏

  一年时间,一家网络众筹公司发起了2.3万多例医疗个人求助项目,筹款总额超过1.8亿元。从5月20日起,网友“午后狂睡_Silent”在微博上连续发表《轻松筹?另类发家致富手段》文章,质疑在轻松筹网络平台上筹钱的病人夸大费用,拿到善款后用途不明,且平台抽取2%的手续费。“午后狂睡_Silent”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部分在轻松筹上筹钱的病人实际是利用同情心“卖惨骗捐”。(5月30日《北京青年报》)

  这种筹款的模式,效果是明显的,自从这家公司开展了此项活动以来,参与捐款的爱心市民已经达到了好几百万。这可都是浓浓的爱心,他们期待自己的爱心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走出人生的雾霾,接受爱心阳光的洗礼。然而,这种筹款模式也总是让爱心发愁:需要帮助的人真的需要这么多钱吗?这笔钱究竟是如何使用的?有多少爱心资金被运营项目的公司拿走了?

  鉴于“治病轻松筹”存在的诸多乱象,有人建议取消这种民间的筹款方式。对于这种建议,笔者是不赞同的。这是因为,“治病轻松筹”是能发挥实际作用的,在这个平台一些需要救助的人得到了爱心的温暖,走出了人生的苦旅。可以说,这是爱心互动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教条的取缔不如严格的规范。有人需要爱心,有人想奉献爱心,总是需要一个载体,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治病轻松筹”的问题,不是不需要这种服务平台,而是如何规范这种平台,让其造福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说到底,“治病轻松筹”需要监管部门不放松。也就是说,需要将“治病轻松筹”项目的运营公司纳入政府救助部门的监管视线,而不是因为其是民间的性质,就任由其自生自灭。运营公司从中提取一定的费用,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一项工作,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撑。问题是,比例该如何确定?收取的比例不能让运营公司说了算。如何抽取手续费,需要政府部门给个确切的说法。

  既然,“治病轻松筹”是公司运营的平台,那么对于发布的信息就有严格把关的责任。一旦出现了夸大病情,甚至是欺骗爱心的行为,运营公司就应该负有连带责任。因为,如果是属于“卖惨骗捐”,这就属于诈骗的行为,作为“治病轻松筹”的运营平台,理应为此承担责任,这样能倒逼他们加强管理,而不是“收取提成费用”之后就不管不问了。

  更需要做的事情是,必须要让资金的使用是透明的,一个患者收到了多少捐款,使用了多少捐款,需要用医院的治疗票据来说话,只有这样才能不让爱心受伤,才能造福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从报道来看,民间对于这家“治病轻松筹”运营平台的质疑已经不止一次了,看来真的需要好好治治病了。“治病轻松筹”不能总是让爱心很发愁。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