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霸道拆迁标语让每个人心怀忧虑

2016年05月26日 06: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王石川

  敢在拆迁时说狠话,未必不敢在其他领域说狠话,敢在拆迁上动粗使狠,未必不敢在其他领域动粗使狠。

  “支持征收工作,不做过街老鼠。”看到这样的拆迁标语,您会作何感想?近日,这样的标语出现在西安市雁塔区粮食局的家属院内,而这则标语的悬挂者,则是红会医院西侧棚户区改造项目征收指挥部。(华商网5月25日)

  这句标语的潜台词很明显:如果不支持不配合拆迁,就是“过街老鼠”,可以人人喊打。由此可以想见,一些拆迁人员是怎么对待被拆迁对象的。在他们眼中,不听话的被拆迁对象就是鼠辈,不仅可辱骂,更可攻击。标语之所以可怕,在于它散发的法盲气质。一个稍有法治意识的人,就不可能也不敢称其他公民为过街老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有权羞辱他人呢?

  类似“不做过街老鼠”的拆迁标语并非少数,比如南京六合拆迁办曾挂出霸道标语,其中一句是“拆天拆地拆天地”。“钉子户不好当,对不起邻居对不起党”,“以合理补偿为荣,以漫天要价为耻;以依法拆迁为荣,以胡搅蛮缠为耻;以第一拆迁为荣,以赖到最后为耻”……这些标语让人看后极不舒服,说到底,毫无法治精神,仍是连哄带骗加威胁的那一套。

  与标语相比,一些官员在拆迁中的反应更让人不安。比如,在黑龙江绥化市绥棱县,一官员对被拆迁户扬言,“你看电视了吗?就是自焚也得把房子拆了,有你们哭的那天。”他还声称:“我只懂拆迁法,不知道什么《物权法》。”黑龙江东宁县在拆迁时,有官员警告被拆迁对象“不要以东宁人民为敌,不要以卵击石”。前几年湖南嘉禾拆迁,某官员公开扬言:“谁影响嘉禾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谁不顾嘉禾的面子,谁就被摘帽子,谁工作通不开面子,谁就要换位子”。

  强拆事件此起彼伏,很难否认与官员目无法纪无关。他们敢说狠话,也敢干狠事。如果连官员都不敬畏法律,还能指望他们建设好法治政府?如果他们视法律为无物,可任意践踏,公民的合法权益又怎么保障?

  一些霸气标语和狠话,尽管是说给被拆迁对象听的,但是恐怕所有人都会心怀忧虑。毕竟,敢在拆迁时说狠话,未必不敢在其他领域说狠话,敢在拆迁上动粗使狠,未必不敢再其他领域动粗使狠。只要没有法治思维,只要不彻底祛除暴力惯性,恐怕谁都没有安全感。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思维被誉为现代治理的首要思维,告别狠话,告别暴力标语,是涵养法治思维最起码的基础。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