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转型升级的阵痛

2016年05月24日 09:0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孙玉麟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地区。在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实力迅速提高,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该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弱化,将继续承担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和国内经济发展示范的重要作用。

  虽然东南沿海面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能源缺口较大、耕地流失严重、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生态环境恶化、生产成本剧增等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但综合考量,东南沿海仍具有明显的综合比较优势。一是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较强的制造能力;二是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较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三是有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企业家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而这些龙头企业带动着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例如,位于深圳龙华梅观高速公路两旁的华为和富士康,在珠三角地区就拥有数千家上游产业链企业就达数千家。

  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份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系统路线图的实施,将极大地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加速从科技成果到市场产品的转化。这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对处于转型升级阵痛中的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如今,走进深圳,大企业、中小企业都在轰轰烈烈搞创新,源头式、颠覆式、引领式,各种创新让人眼花缭乱。与创新能力相对应的是科技投入和有效产出。在改革初期,中央提出企业要成为技术开发和科技投入的主体。这在深圳已变为现实:90%以上研发机构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发明专利出自企业;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05%,世界范围内只有以色列和韩国超过4%。

  根据熊彼特创新理论,创新就是将各种要素形成一种新的组合,带到生产体系中,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第一代企业领导人半数以上将步入退休年龄,许多民营企业在代际传承和基业长青方面进行着有益的探索,沿海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例如,方太集团用20年的时间,由一个初创企业成长为国内厨电行业的佼佼者。与此同时,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方太集团创办了家业长青接班人学院,致力于家族企业百年传承。

  笔者相信,经过多年来严酷市场经济环境锤炼的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必将肩负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历史重任,成功推动沿海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增长。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