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变化真大啊

2016年05月18日 09:0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吴聚云

  最近我从北京回老家山东省鄄城县,看到全县群众都喝上了清澈、甘甜的黄河水,心中甭提有多高兴了。

  我的家乡在鲁西南。小的时候,每个村庄都有水井,那时,家家户户都放置水缸,几乎每家都有两个水桶(大都是木制的,很沉)和一根扁担。每天清晨,是水井旁最忙碌的时刻,挑水的人络绎不绝。每个人都用井绳的挂钩挂上水桶,放入井中,拉住井绳有节奏地摇摆几下,井水便灌满水桶,然后把水桶拉上来。在井里晃动水桶,可得用巧劲,稍不留意,水桶有可能掉入井中,那就麻烦了,须等到无人打水时,拿根长绳,绑上抓钩,放入水井中慢慢打捞。

  挑水这活也不好干,你如果没挑过,挑起水桶便左摆右晃,晃悠得水花四溅,待挑到家时,水桶里能剩下半桶水就不错了。有的村庄在水井上架设了辘轳,打水就容易多了。那个年代,吃水的确不易。这也是人民子弟兵每到一处,为老百姓挑水扫院成为佳话的原因之一。

  我亲眼见过并参与了打井的全过程。我所在的村庄原来只有一口水井,人多不够用。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后来又在村子的东、西两头各打了一口水井。打井时,先请木工制作一个直径2米左右的圆盘,圆盘的宽度约6厘米左右。在地上挖一个很深的坑,挖到有水渗出时,铲平底部,放入圆盘,在上面垒砖,并用麻绳捆扎。垒的砖高出地面时,上面支上三角木架,绑上滑轮。让两个人下到里面挖泥。挖出的泥浆装入袋中,由10多个人用粗绳通过滑轮拉到外边。这样边挖泥浆圆盘边下沉,再在上面垒砖。当挖到20米左右时,就有泉眼往外涌水,这口井就打成功了。把人拉上来,将井口垒好。当然,垒砖时要越垒越缩,井口的直径大都在1米左右。在下面挖井的人必须很有经验,要挖得均衡,始终保持圆盘的平衡下沉,不然,可就要发生事故了,附近村庄就出现过井塌人亡的事件。

  这样的水井卫生条件不太好,常有脏东西飘落井中。再说,各家各户的水桶也不怎么干净,极易引发传染病。进入20世纪70年代,手压井出现了,政府便号召各家各户打手压井。开始是人工打井,后来变成机器打井。家中院子里打个手压井,吃水、洗衣就方便多了。对于资金短缺的群众,银行发放了小额贷款。

  农村通电后,不少人又在手压井上安装了电动机,一扳闸,水就流出来。但手压井深度大都在15~20米左右,有的水浑,有的水咸,水质不太好。进入新世纪后,又兴起了农村通自来水工程。几个村庄共同出资,再加上政府拨的扶贫资金,打口深井,铺设好管道,自来水就进入了村庄的千家万户。有了自来水,不仅提高了饮水质量,用水也方便多了。

  虽然农村都用上了自来水,不少人家仍保留着手压井。因为农村容易停水停电,家中有个手压井,可做应急之用。再说,手压井的水温冬暖夏凉,盛夏时节,压桶水,放进啤酒,很快就如同冰镇一样,喝起来凉爽无比,别有一番惬意。

  最近十多年,我县陆续建设了一些化工厂、制药厂,地下水源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再继续饮用地下水,很可能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上级政府部门及时发现了部分地下水源已经被污染的问题,拨出近3个亿的专项资金用于重建饮用水源。

  我县利用靠近黄河的有利条件,组织力量修建水库、大型沉淀池等设施,在全县重新铺设了高标准的引水管道。经过沉淀、过滤、消毒、净化后的黄河水,今年春天已经进入城市和乡村的千家万户,全县群众的饮水卫生和饮水安全得到保障。看着水龙头里流出的黄河水,我不禁感慨:这些年来,饮水的变化可真大啊!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