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多个时段拨打多地的市长公开电话等政府热线电话,发现不少存在等待时间过长的情况,要么长时间占线,要么拨通后无人接听。在拨打东北某中心城市的市长公开电话时,记者连续拨打100多次无法接通,也没有任何语音提示信息。不少群众向记者反映,用半小时甚至1小时以上才能打通政府公开电话的现象十分普遍。(5月16日半月谈网)
“市长电话”是百姓与市长沟通的渠道之一,是为了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方便百姓直接向市长反映问题。近几年,为了体现执政为民,全国很多地方都公开了“市长电话”,但从实施的情况看,大多数被公布的电话时常不在“服务区”内,要么是“忙音”,要么是“空号”,要么由秘书和接线员接听,群众很难听到市长的声音,使得“市长电话”难以发挥应有效力,也给政府公信力带来了负面影响,更是让民众十分“搓火”。
作为一市之长,平时很忙,电话公开后,市长恐怕每天24小时都不得“安宁”。开会时可能会来电话,休息时可能会来电话,吃饭、如厕时也可能会有电话响起。这让他们在精神上倍感压力,如果没有真心为民服务的信心和决心,就很难忍受下来的。事实上,许多所谓的“市长电话”,不是真正的市长电话,而是另选了一个号码,要么由工作人员接听,要么干脆选择关机,要么干脆无人接听,老是处于“忙音”状态。
“市长电话”公布后,民众最大的希望是一打就通,反映的问题能及时得到答复和解决。一般来讲,群众直接给领导打电话,肯定是有难事,这些难事是一般基层单位解决不了的,有的甚至是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由于解决问题的水平有限,有的市长一听到电话铃声,心里就会发慌,不知道如何解答才好,只好用“忙音”等糊弄百姓。
有的市长原本对与老百姓直接打交道就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公布手机号码只是哗众取宠,显示他们的“亲民”。当前这样社会大环境下,公布“市长电话”是很有必要的,这样的“市长电话”方便了要诉苦的群众,释放了群众对社会的不满,抚慰群众的生存压力。但“接通率”和“处置率”不仅直接检验着政府和官员的诚信、执政为民的决心,而且也是考验一位市长为民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当然,让每一个“市长电话”都由市长亲自接,显然不太可能,就算市长其他事情什么也不干恐怕也忙不过来,但假如安排工作人员接听,也要做好记录或者转到有关部门处理,既要确保电话一直在“服务区”内,更要确保“接通率”和“解决率”。最关键的是,市长必须抽出时间对百姓反映的问题和处理情况进行过问。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干脆不要用“市长电话”糊弄民众,早一点取消算了。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