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小学生劳动教育岂能在一棵桑树上吊死

2016年05月17日 07:27   来源:红网   于立生

  杭州市的家长陈妈今年狠狠体验了下四五月间的“桑叶荒”。日前她在朋友圈发了张蚕宝宝的照片,N多朋友跳出来,好像全杭州的三年级小朋友都在养蚕,全杭州的家长都在为找不到桑叶发愁。养蚕,是三年级科学教材的“规定动作”。按杭州市三年级小学生2万多人计算,如果每人养10条,蚕宝宝就得20多万条;不过,在老师们看来,养蚕是相当有好处的,而且每个孩子都应参与。(5月16日《钱江晚报》)

  蚕,小时候我也养过。诚如长寿桥小学科学老师余文冲所说:“从人文角度来讲,养蚕的过程可以培养孩子珍爱生命的意识。孩子们亲身体验蚕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这是生命教育很好的一课。”养蚕本来确实挺好,清代大学者段玉裁也曾称:“小学宜兴全体,文字仅其一端。洒扫、应对、进退,未尝不可谓之小学”,意指小朋友到七八岁,除了该教读书识字,也得进行洒水浇花、打扫卫生的家务劳动教育,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节教育。养蚕,脱出“分分分,是命根;考考考,是法宝”的应试教育的桎梏,当然可以包含在家务劳动教育的范畴之内。

  不过,科学教育也好,人文教育也罢,又或劳动教育,那也全无必要在一棵桑树上吊死。毕竟,城市不比乡村,哪来那么多的桑叶养蚕?这下可好,千篇一律运动式养蚕,搞得“杭城桑叶贵”,奇货可居,家长给折腾得有去公园偷摘桑叶的,有辗转托人找农科单位朋友要桑叶的,有驱车四五十公里下乡搜罗桑叶的,还有在网上求购桑叶的,五花八门。

  去年7月,教育部、全国少工委等机构联合发文《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各地中小学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开齐上好家政、园艺等劳技课,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木和农作物,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适当开展养殖;但可没说没条件养蚕,也得创造条件养蚕。无论推进科学教育还是人文教育抑或劳动教育,那也得从实际出发,具体对待,完全可以灵活变通,搞多元化嘛。养不了蚕,可以养其他小动物,或者种点花木盆景,甚至小葱、大蒜、生姜,效果不是一样吗?又何必一窝蜂地去养蚕?

  千篇一律一窝蜂运动式养蚕,其结果只能是苦了家长,还达不到教育效果。一则,没有桑叶家长还要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搜罗桑叶;二则,蚕宝宝的日常料理,也是家长在忙活,甚至还有家长为了蚕宝宝长得快点,每隔个几小时就定时喂食,半夜也不拉下,定好闹钟起来的;而对养蚕没兴趣的小朋友,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过段时日看两眼。那这养蚕教育,究竟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教育家长?而于学校老师而言,这也不过是形式主义的应对了教学任务,纯属敷衍交差而已。

  尊重和培养小朋友的兴趣,应势利导的发展孩子的天性,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孩子喜欢养什么,就让养什么,只要无毒无害,难道不好吗?推行劳动教育,又何至于搞得一窝蜂去养蚕,异化成形式主义?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劳动教育的核心是自强自立    2015年08月31日
  • ·劳动教育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2015年08月21日
  • ·劳动教育不能止于课堂    2015年08月06日
  • ·要看到劳动教育缺失的严重后果    2015年08月05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