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到劳动教育缺失的严重后果

2015年08月05日 06:53   来源:红网   郑渝川

  8月3日,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级要切实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地方和学校可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安排劳动家庭作业,要布置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劳动教育总体上仍相对薄弱。(8月4日《京华时报》)

  这些年来,非但劳动教育,就连过去曾反复强调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提法,都已经淡化。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劳动课程设置率低,学校和教师也不清楚如何开展劳动教育,相反,将劳动作为对学生的惩罚手段,在一些以管理严格、校风严谨而著称的学校很常见。

  除了劳动课程,学生也很少获得课外的劳动机会。校园公共区域、教室、宿舍的保洁被悉数外包,组织学生打扫敬老院等慈善机构的活动也变得很少见。学业负担重,应考压力大,让而今一代主要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在回到家里后,也基本不会参与家务劳动。

  劳动教育缺失,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带给相当数量学生的影响首先是,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也不珍惜劳动成果。一些高年级学生还会运用课堂上或通过课外阅读了解的观点辩解称,当代社会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些简单性的或技能型的体力劳动,都有专业人员去做,若是非要学生自己完成,等于减少了社会需求,将极大的影响就业。

  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究竟错在哪里?美国斯坦福大学名誉教授詹姆斯L.亚当斯曾在专著中谈到,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的几代美国人,成长于农场环境中,年轻的时候整天与汽车和无线电收音机打交道,动手能力很强,能够更快的掌握工业设计、将创意转化为现实,这正是美国20世纪60至80年代不断涌现发明家、创新企业家的原因。《滚石》杂志特约编辑、《人物》杂志资深撰稿人亚历克·福奇在《工匠精神:缔造强大美国的重要力量》一书中也指出,美国人喜欢鼓捣,反复尝试,致力于另辟蹊径,频繁、零碎式改进,这种精神让美国在互联网时代仍然拥有最多的创意、创新成果。还有一本《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让工匠精神回归》更加直言不讳的谈到,知识、学习与物品脱离,将使得学生注定与创新绝缘。

  劳动教育的最重要作用,是让人通过动手练习,去校验知识,去平衡思考、假想与操作实际。不经劳动教育,非但会让年轻一代好逸恶劳,更将注定眼高手低。振兴中国制造,打造制造强国,更需要用劳动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劳动教育,并为此提出了劳动课程、衔接家庭环节的家务劳动作业等要求。教育部还应加强对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的督导、指导,进一步有效统筹中小学的课程体系,避免已显饱和的文化教育课程、足球等体育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发生冲突,要有效扩大体育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避免过度加重学生负担。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