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科技活动周 点亮“创新广州”

2016年05月16日 08:11   来源:广州日报   练洪洋

  广州科技活动周是一次高大上又接地气的科学认知,也是一场“广州创新创业展”,唱响“创新广州、创业乐土”。

  2016年广州科技活动周暨两岸四地科普系列活动于5月14日在广东科学中心隆重启动。以广东科学中心为主会场,各区为分会场,策划不同的主题活动,为公众送上连续8天1000余场的活动。

  广州科技活动周,广州上演多场科技大party,各种脑洞大开的科技发明让街坊惊叹:咁都得?譬如,针对疲劳驾驶的危害,广东实验中学几位中学生发明了“汽车驾驶防困系统”。初生牛犊,敢想敢干,足见科技创新潜力无限。而这,不过是广州科技活动周的一个侧影。

  广州科技活动周是一次高大上又接地气的科学认知——通过内容丰富、互动参与性强的群众科技活动,让公众零距离触摸到高科技;通过与科技大咖深度对话,公众获得最新科技资讯,提升科学素养;同时,也是一场“广州创新创业展”——展示广州创新创业环境和政策,展示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服务载体和成果,唱响“创新广州、创业乐土”。

  科技创新,广州领先全国。2015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8420.56亿元,同比增长8.2%;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连续6次蝉联世界第一;全市专利授权与发明专利授权分别同比增长42%和44%;获得国家、省科学技术奖项目总数,位居全省第一;全市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15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19家、同比增长40%,众创空间4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45家,同比增长3倍;13家企业获评《快公司》2015年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强,入选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京;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广州智造”叫板世界垄断巨头……亮眼数据印证,广州是创新创业者最佳的梦想启航之地。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所在区域,广州有着良好的创新基础,具备较为全面的创新创业基本要素,其创新创业特色由政府与市场合力推进。广州正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为抓手加快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建设,深入实施“1+9”创新政策,精心规划建设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打造一批集聚创新资源的平台载体,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厚培创新土壤,营造“要创业到广州、要创新来广州”的氛围。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广州有着强大的研发资源——汇聚全省70%以上的科技人员和95%的博士;集结了全省97%的国家重点学科、80%的高校;全市共有新型研发机构28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13家,各级重点实验室337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可以说,广州是华南科技研发资源最集中的城市。未来,广州还将张开胸怀,以强大辐射力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创新人才。

  创新要素齐备,创业环境良好,广州连续5年位列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第二。不但国内,国际高新企业也瞄上广州这块创新创业热土。比如4月22日,思科与广州市政府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全球领先的通信行业巨头落子广州。本月12日出版的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以三个整页的篇幅刊登了文章《聚焦广州:从贸易枢纽到创新热土》。

  科技创新是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经济中心转移的强大力量,高科技和尖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新动力就转到哪里。对于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建设国际航运、航空和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着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来说,科技创新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动力源与增长极。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广州创新机制造就“海归经济”    2016年07月19日
  • ·驴友少根安全弦 探险容易变冒险    2016年07月08日
  • ·何时告别“雨季到广州来看海”    2016年05月13日
  • ·花美人美广州美 最美人间四月天    2016年04月1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