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比“塌陷区学校”更可怕的是“秘密”

2016年05月12日 08:29   来源:京华时报   曾颖

  与处理几个玩忽职守的渎职者相比,搞清楚问题校园的建成路径和过程,从而完善相关机制避免类似的闹剧再次发生,以杜绝损失,更为重要。

  9日,江苏徐州市国土资源局联合相关部门举行“防灾减灾日”纪念活动,公布了“徐州市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信息显示,21个地方属于“采空地面塌陷”,有两所小学列入其中,分别是铜山区柳新镇魏庄小学和铜山区柳新镇实验小学。而如果不是看到政府公布的这个信息,魏庄小学校长还不知道学校处于“采空地面塌陷区”。目前,这两所学校相关楼栋都被定为危楼而被荒置或拆除。柳新镇实验小学的校长对记者称,他并不知道学校地下的真实情况,“这些都是煤矿企业的秘密”。

  校舍安全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言。近年来,全国各地对中小学校舍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与整理,使得包括绝大多数乡小在内的校舍都焕然一新,整齐漂亮。最漂亮的建筑是校园,已不再是梦想和童话。但即便如此,也常有不尽如人意的消息传来。比如此前引起关注的“常州毒地风波”,再如吉林某校园校舍的“甲醛超标疑云”,还有安徽某些校舍因选址不当下雨天泥水冲进教室导致无法上课……但这些问题校舍,与徐州铜山区这两所学校相比,似乎有点小巫见大巫——数栋楼房,数千平方米的教室,就那样荒弃在塌陷区,这个损失的锅,该由谁来背?

  找出人来承担责任,撤职降职甚至法办,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这个悲剧是如何发生的。与处理几个玩忽职守的渎职者相比,搞清楚问题校园的建成路径和过程,从而完善相关机制避免类似的闹剧再次发生,以杜绝损失,更为重要。

  当下,我国对校舍建设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查还是很重视的。《关于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提出,要完善校舍安全隐患排除机制,健全校舍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但即使严格规章在前,徐州这两所建成就成为危房的学校,还是诞生了。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样的奇异之处,还需要当地有关部门和媒体进一步披露细节。但在此流程中,那些动辄被贴上“保密”标签而不轻易示人的土地信息,是否应该通过某种渠道进行公开和信息共享,让涉及公共安全的信息去神秘化和敏感化,使其发挥应有的预防效力,是摆在政府主管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一些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尤其应当如此。某些企业、部门或个人,为了一己的脸面和私利,擅设秘密,最终却造成更大危害,实在得不偿失。而这样的秘密每多一个,安全隐患就会多一堆。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