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珠峰大本营涂鸦增多 景区“涂鸦黑名单”早该建立了

2016年05月12日 07:47   来源:红网   童济舟

  每年5月起,珠峰大本营景区进入旅游旺季,游客人数增加,景区内的涂鸦现象也随之增多。日前,针对景区纪念碑被涂鸦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当地管理部门将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进行媒体曝光等措施,纠正游客的不文明陋习。(5月11日《京华时报》)

  不仅珠峰大本营如此,在许多景点随处可见“某某到此一游”的涂鸦现象,北京紫禁城的城门上、南京浦口凤凰阁的柱子上、甘肃敦煌壁画上,当这些具有历史沉淀的名胜古迹被游客涂鸦占领的时候,笔者不禁想要大声疾呼:涂鸦黑名单早就该建立了!

  对旅游景点的保护不仅是景点管理部门的责任,更是每个游客的责任,每个游客都有义务和责任自觉保护旅游资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就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笔者认为,珠峰大本营建立“涂鸦黑名单”的举措值得其他景区效仿,而要彻底改善景区涂鸦的状况,所需做的努力不止于此。对国民进行道德教育和呼吁的确不可或缺,但是强有力的惩罚措施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为什么景区涂鸦现象屡禁不止?归根究底还是代价太低。在中国,景区乱涂乱画的后果最多只是罚款,这样的惩罚对于一些人来说达不到警示效果。可见,需要加大犯错成本才能根本扭转局面。

  除了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之外,笔者认为,可以在景区专门开设一个涂鸦墙,游客可以将自己的名字刻在涂鸦墙上,写上留言或者贴上照片,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游客在景区乱涂乱画的现象,也可以体现人文关怀,又能创造新的景点,何乐而不为呢?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管住珠峰涂鸦 还靠“山下出招”    2016年05月10日
  • ·甜爱路的爱情涂鸦墙该怎样管?    2016年02月24日
  • ·涂鸦“广州墙” 画出文化彩虹    2015年07月24日
  • ·城市,应有废墟涂鸦安身处    2015年01月2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